关于提升裁判文书制作质量的思考/徐凤林(2)
以提升裁判文书制作能力为主攻方向,开展集中学习轮流培训,召开疑难案件研讨分析会,做到责任心到位,认真对待裁判文书写作,不放过任何“疑点”;静心到位,保持良好心态,理顺工作思路;公心到位,恪守职业道德,保持中立与公正原则,带着正义、良知和责任写好裁判文书。做到规范适用文书格式,统一适用最高法院新式文书样式。规范诉讼文书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文字”、“标点”、“数字”、“版式”、“印鉴”、“页码”按照最高院和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判后法律条文的注释。规范重要诉权在判后的释明,将诉讼权利在判决书尾页部分适当予以释明。做到四不写:案件事实未查清时不写文书、法律关系难以认定时不写文书、法律适用复杂且没有把握时不写文书、合议庭成员意见有分歧时不写文书。完善业绩考评制度,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文书制作的严谨性、准确性、规范性、权威性,全面提升案件质量和办案效率。
思考二:健全文书制作监督机制,让每一份裁判文书都得到公众认同
以提高裁判文书制作质量为突破口,建立裁判文书上网机制和裁判文书专项评查机制,制定《裁判文书评查细则》,落实层级审核把关制度,明确校对职责,积累校对经验,提高校对业务技能。遵守校对流程,开展好“三校”即:办案人员电脑上校阅一次、草稿打印后校阅一次、书记员再校阅一次。建立裁判文书质效考评奖罚机制。把文书质效纳入年终目标管理,奖优罚劣;强化文书权限管理责任,明确文书签收权限责任,追究责任人责任。开展裁判文书评比活动,对优秀裁判文书寓意奖励,评选结果计入绩效考评档案,作为年终考核依据。认真执行《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建立裁判文书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知情权、使每一份文书都接受人民群众检查和评论,接受社会和媒体等外部监督,接受社会各界对裁判文书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强文书的公信力。
思考三:遵守文书制作技术与内容写作规范,确保裁判文书专业性和美观度
以确保裁判文书专业性和美观度为重点,做到字体规范、用语规范、文书印制规范、数字用法规范、标点符号规范、计量单位规范。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杜绝使用感叹号、问号、破折号。制定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要结合案情繁简,选择叙事方法,合理设定段落,可按时间顺序书写、也可按空间方位书写、还可按事件主次书写,不夸大不缩小,不渲染不粉饰,清晰表达事实和理由,用语精炼准确,完整体现诉讼程序。法言法语与法律条文保持一致,法律条文中没有的使用规范性用语,杜绝带感情色彩和低级庸俗词语。裁判理由书写时注意针对性,避免空话、套话,符合法理伦理,让人信服,对当事人提出的主张有理有据回答。准确引用法律、法规。引用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排序为: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司法解释;既有实体法又有程序法的实体法在先、程序法在后;既有基本法又有特别法的基本法在先,特别法在后。行政判决书可直接引用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刑事、民事判决书不能引用。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