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浅谈“执行难”形态成因及解决对策/徐凤林(3)
对策三: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加强能动执行、联动执行,妥善处置矛盾易激化案件和群体性案件,最大限度实现债权人利益。认真执行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综合运用拘传、罚款、拘留、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媒体曝光、征信系统记录不良信用、追究拒执罪等强制手段,借助公安技术手段查找失信“老赖”,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信用惩戒,确保有财产的案件全部、及时执结。建立执行协调机制,明确相关单位协助执行的内容,强化协助查控财产工作。协同上级院和同级院运用提级执行、指定执行、交叉执行等方法破解执行难题,形成执行合力,确保执行效果。推行“阳光执行”和风险提示。实施执行公开告知制度、执行风险和不履行生效判决文书后果告知制度。送达《执行风险告知书》《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通知书》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表》。诉前、诉中、判决前、判决后及申请执行前告知当事人执行风险。建立执行“绿色通道”,适用先予执行措施,做到优先执行,和谐执行,实现最佳执行效果。对跨区域难以执行的“钉子案”,发挥委托执行跟踪协调机制作用,实施挂牌督办,做到协同、规范、阳光执行。正确处理集中执行和日常执行、自动履行和强制履行的关系,发挥集中执行攻坚作用,集中人力,有针对性的在某区域开展执行工作,降低执行成本,提升执行结束率、标的到位率。开展委托执行案件专项清理活动,提高委托执行效果;定期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穷尽执行措施和财产调查手段,避免随意退出执行程序,逐步消化执行积案,实现新执行案件良性循环。强化对调解委员会业务指导,落实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注重诉讼调解,强化庭外调解,促使当事人撤诉。坚持以当事人自动履行为主、法院强制执行为辅,推动执行和解,提高当事人自行履约率,从源头上减少强制执行案件的发生。
对策四:加强执行能力建设 ,大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加强民事执行队伍建设,纠正违法执行和消极执行行为,开展岗位练兵,搞好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执行队伍。强化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执行人员奖惩机制,完善案件执结率考核办法,落实案件质量评查制度,提高执行效率,以标准化执行促执行规范提升,以专业化执行促执行公信提升。争取上级院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执行经费保障力度,改善执行装备;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规范适用网络查控系统和执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案件管理监督,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提高执行工作科技含量,以信息化执行促执行质效提升。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媒体舆论监督,接受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提高执行工作透明度,以无讼化执行促执行和解提升。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