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温跃: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温跃(12)

3.3.2如果ABCD分别无协同行动的情形下给X下毒,每人的投毒量都足以毒死X,X死了。在此,使用“条件说”的公式来判断ABCD分别都不是原因,因为非A时,仍然存在X,而不是非X。使用充分条件的如果P则Q公式来判断,ABCD分别都是X的死亡原因,因为ABCD都分别足以让X死亡。我认为如果A则B就确定了因果关系的存在,完全用不着使用如果非A则非B的公式来确认所谓的“事实原因”的存在,然后再寻找所谓的“法律原因”。如果李四和王五无协同行动分别射击了张三的心脏,都是致死伤的情形下,这不是死因不明,而是死因清楚,这种情形下,李四和王五分别定故意杀人既遂。如果上述情形是共同犯罪中,即使查不清ABCD哪个人的行为导致X死亡的原因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共同犯罪是所有犯罪参与者都对结果负责。

3.3.3如果不是共同犯罪的情形,如果能够查出对受害人死亡起作用的是A,死亡结果能否归责于BCD吗?比如,张三要去沙漠,想杀张三的李四在张三的水壶中放了足以致命的毒药。也想杀张三的王五在没有与李四沟通下,把张三的水壶底下打了一个小洞。张三去沙漠后,口渴想喝水时发现水壶中的水都从水壶底下的小洞漏光了,张三在沙漠里因缺水而死。张三是怎么死的?是渴死的,不是被毒死的。李四投放的毒还没有机会发挥作用,张三就渴死了。我认为如果能够确认对X死亡产生作用的是充分条件A,那么BCD尽管都是致命的充分条件,但都不应该对X的死亡结果承担责任,不能做为X的死亡原因,因此,李四是杀人未遂。BCD是杀人未遂。

【案例】当张三用一盘下了毒的菜肴款待李四,其中的有毒作用应当在第二天才会出现,但是,李四在当天就成了一场车祸的被害人。在这种情况下,张三就不是李四死亡的原因,因为中毒完全没有对乙的死发生作用。

【案例】张三把李四打成致死伤,李四只能活三个小时,这时王五过来把李四头割下来了,或王五打李四的程度足以单独让李四死亡。张三的伤害行为与李四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不可把李四的死亡归因或归责于张三的行为。

【案例】张三把李四从三十楼上扔下来,在途径十五楼时,站在十五楼的王五一枪把李四打死,张三是故意杀人未遂,王五是故意杀人既遂,王五的行为是李四死亡的原因。
在意大利,立法机关已经立法规定,先在的、同时的或者后发的原因,即使它们独立于被告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也不能排除这一作为或者不作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这服从下面的限制条款,即当后发的原因自身足以决定这种结果时,它们就能起排除作用。(Hart《刑法中的因果关系》P418)


总共9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