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
>>
法律论文资料库
>>全文
温跃: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温跃(19)
【案例】被非法拘禁的受害人,可以选择更加巧妙的方式逃脱,他选择了从十二楼用被单连接成是绳子而逃脱被摔死了。被害人的行为是否中断非法拘禁人的因果关系?被害人逃跑时,没有选择最优的逃跑方式或路径而死亡,其选择是否导致先前行为人的因果关系中断?
3.8.3 介入因素在何种情形下会阻断原先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各派学者针对不同案例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3.8.3.1 英美法系对因果关系“中断”的看法和理论,我们留到后面专门介绍评价英美法系的因果关系理论那部分再细谈。
3.8.3.2 我国学者对因果关系中断论的批判经常不着边际,抓不住要点。比如,有学者批判条件说的因果关系中断论:“其一,原本存在的条件关系,由于发展过程中介入了其他因素就发生因果关系的中断,即一方面肯定条件关系但一方面又否定因果关系,这在条件说立场下是自相矛盾的;其二,只要有介入因素存在的案件就一律否认因果关系,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妥当。”(张理恒《刑法上因果关系理论的梳理及案例检视》)我认为所谓因果关系的中断,是指前行为实施后,如果出现介入因素,在某种规则下被认定中断了前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即前行为不对结果负责了,由介入因素对结果承担责任。在这里,不存在任何一个中断理论都会认为一旦出现介入因素必然都中断因果关系问题。各家理论都在讨论何种情况下介入因素会导致原因果关系的中断。另外,根据条件说认定原因后,如果出现介入因素而认定原因果关系发生中断,这不构成理论上的自相矛盾。因此,张理恒在《刑法上因果关系理论的梳理及案例检视》一文中对中断说的批判是错误的。其实因果关系中断理论不完全都是建立在条件论基础上以缩小原因范围的理论。前后两个行为,前行为对结果的贡献是否因后行为介入而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因果关系中断,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是因果关系没有中断。这里不需要讨论条件公式的适用以判定前行为是否属于结果的必要条件。
3.8.3.3张明楷教授在其《刑法学》(第六版)中,关于结果归属问题给出的观点是:(1)行为人实行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危险性大小;(2)介入因素异常性大小;(3)介入因素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4)介入因素是否属于行为的管辖范围。我认为张明楷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判定规则,且不谈“异常”程度的大小难以判定,仅仅依据原先行为和介入行为对结果的贡献度,在多因一果的情形下会出现以贡献度达到百分之多少才是合适原因?其实,这4点基本上来自于前田雅英,对这个问题,张明楷在“太黄太厚”中基本上是把前田雅英的观点和山口厚、井田良的危险现实化说外加客观归责论调料一锅烹了,让人傻傻搞不清以什么为标准。(张明楷:《刑法学》第六版P231-250)
总共9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
>>
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