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
>>
法律论文资料库
>>全文
温跃: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温跃(47)
5.14.3我认为可以把减轻危险直接作为归责规则,不需要借助否定构成要件或否定实行行为来逃避归责。减轻危险行为往往是符合构成要件的,其之所以避免被归责,是从结果的危害性大小决定的,换句话说,是利益衡量的考虑。这也间接说明了为何客观归责论学者们对减轻危险规则不是很感兴趣的原因,因为这个规则与危险理论不太相关,而是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利益均衡理论相关。危险降低规则其实是客观归责论把紧急避险的相关内容纳入自己的规则体系里。客观归责论始终纠缠于危险降低规则与危险替代规则的区别,火灾时把一个孩子从窗口扔出去造成重伤,是危险替代还是降低危险?能否阻却归责?我认为把原危险引向别的方向和创造一个新的危险替代原危险,在很多场景下只是视角差异,而无实质区别。如果从利益衡量的角度考虑,只要从最终结果的法益损失大小决定是否阻止归责即可。总之,危险降低规则纳入客观归责论是怪怪的。
5.15.4“金德霍伊泽尔教授举例说,发现房梁从起重机上脱落,张三估计房梁会倒向一方向,于是向李四呼喊让他尽快从那方向逃离。不料房梁恰好是向反方向倾倒,李四被砸死。在本案中张三认为自己喊跑的方向可以降低甚至避免悲剧发生的可能性,实际上却升高了被砸的风险。笔者同意金德霍伊泽尔教授的看法。注意规范必须要建立在一般理性人对结果能够预见和避免的基础上。在本案中,紧迫情况下即使专家也难以判断房梁会倒向哪儿,对于行为人来说更是求全责备,惩罚制造该风险的行为不是注意规范的目的。”(李波:《论制造法不容许的风险》)我认为李波和金德霍伊泽尔教授是把降低危险的意识作为判定结果归责的依据,而不是根据客观的降低损害的结果来判定降低危险行为的可归责性。就是说,即使行为人降低危险的行为实际上没有达到降低危险的客观效果,只要行为人出于降低危险的意识去行动,那么行为人的行为就是不可归责的。我认为李波和金德霍伊泽尔教授的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其违背了法益衡量原则,把避险过当合法化了。
5.15.5李波认为“在判断风险升高或降低这种状态变化时只需要采取社会经验性的相当标准只有风险升高到一定的程度达到规范不能容忍的临界点才会违反刑法前规范或刑法规范,成为法不容许的风险。”(李波:《论制造法不容许的风险》)我认为风险的升高与风险的降低都是行为后结果出现后的事后判断,因此,不能以行为人行为时点进行判断,即使行为人出于降低风险或升高风险的意图,但实际客观事后效果是降低风险,就按照降低风险进行归责判断,如果事后效果是升高了风险,就按照升高风险进行归责判断。这里用“风险”或“危险”词语会误导人们进行行为时点判断,但行为时点是无法判断危险升高或降低的,用所谓社会经验性标准来判断危险升高或降低,只是表明行为人当时的行为是否会被一般理性人认可,即使不认可,但最终客观结果是判断的最终标准。当一般理性人的判断与最终客观结果不一致时,应该以客观结果来认定到底是升高了“风险”,还是降低了“风险”。
总共9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
>>
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