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解析/徐凤林(3)
4、评算因素。以法定因素为主,酌定因素为辅,两者互相结合,不可偏废。法定因素包括:一是侵害人过错程度,指侵权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过失造成精神损失的比故意造成精神损失的赔偿数额要轻。二是侵权人是否获利,获利数额多少。三是侵权行为方式、场合和范围。四是受害人精神受损害的程度和后果。即受害人精神痛苦的轻重。五是侵权行为社会后果和社会影响。酌定因素包括:一是当事人主体的类别。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侵权主体,其致人精神损害的后果和影响,比公民严重的多应多赔;受害人社会地位不宜作为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标准或参考依据。二是社会状况的影响。物价、工资、公民收入等不断变化。社会现状的诸种因素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影响。三是诉讼时的地方经济状况。确定赔偿数额要因地制宜,酌情考虑诉当地经济状况,结合其他因素,合情合理确定具体数额。
5、评算方法。以酌定分析诸因素法为主,其它评算方法为辅,最大限度补偿和抚慰受害人。一是限定法(规定起点数和上限额法)。二是参照法(参照当事人经济情况确定法)。三是限定最高额法(具体案件限度法)。四是综合法。五是酌定分析诸因素法。指根据权利人所遭受的损害的性质、种类、程度、社会影响面的大小等情况,对诸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受害人为恢复正常精神生活所需的实际,依据所需费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具体数额。
五、申请精神损害赔偿注意事项
1.证据收集。一是收集医疗证据:因人身伤害导致精神损害的收集好医院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证明身体伤害程度和与精神损害的关联性。二是视听资料:录音、录像等,记录侵权行为过程和受害人精神痛苦表现。
2.诉讼时效。请求保护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受害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三年内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否则,超诉讼时效得不到法院支持。
3.确定赔偿数额。根据实际精神损害程度、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后果等因素,合理确定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数额。不盲目追求高额赔偿,导致增加诉讼成本,也得不到法院支持。
4.遵循法律程序。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提交相关材料和证据,按时参加庭审。尊重法律和司法程序。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总工会 徐凤林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