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徐凤林(3)
(三)坚持服务导向,竭诚服务职工
强化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挥人社、工会、企协、工商联等部门作用,一体化推进工会组建、协商建制、普惠服务、风险化解等项工作,推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构建以精准帮扶和普惠性服务为重点的工会服务职工体系。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民主权利。落实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常态化要约机制,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创新困难职工帮扶方式,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为职工群众提供普惠性、多样化服务,从制度上源头上保障和发展职工群众利益,促进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
(四)坚持维权维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强化集体协商主体建设,加强对集体协商与订立集体合同的指导和服务,搞好合同审查管理和履约监督,提升集体协商质量与集体合同实效。构建工会维权社会化新格局,推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发挥工会法官工作室、“法院+工会”法律服务体系作用,参与调处劳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劳动执法检查,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用工市场,强化就业歧视监督,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健全失业救济机制,强化社会保险统筹覆盖面,解决欠缴保费问题。做好劳动关系风险会商研判,防范化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市、乡镇、社区三级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站点阵地布局,发挥工会驿站和职工之家作用,打造普惠服务品牌,开展一站一品牌特色服务活动。健全困难职工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落实职工医疗互助工作,提高职工互助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开展“四季送”等常态化送温暖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
(五)坚持“六有”建设,夯实工会基础
强化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扎实开展建会活动,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搞好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规范和提升乡镇街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水平,提升建会率和职工入会率。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工作格局,推动工会组织向产业、行业集中,向中小微企业、“三新”领域延伸。加强“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完善工会内部管理制度,围绕[构建智慧工会,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职工之家”。加强智慧工会建设,提升工会工作数字化水平。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工作综合评价体系,打造业务精能力强,懂法律能代表,会维护善协商的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一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本职业务,热爱工会工作,受到职工信赖的干部队伍。加强与人大、政府及司法机关沟通协作,促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促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