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集体合同法理探析/徐凤林(2)
三、集体合同作用
作用一:通过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确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条款,规定劳动者工资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权益,确保劳动者合法收入。
作用二:通过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要求用人单位依照合同条款规定提供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用法律形式明确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推动用人单位合理、公正管理分配人力资源,维护用人单位利益。
作用三:通过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规范调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减少劳动纠纷,维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利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作用四:规范劳动市场秩序。通过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规定劳动者的集体劳动条件,确立劳动者权益和用人单位的义务和权利,使劳动市场秩序更加稳定有序。
四、订立合同原则
原则一:订立集体合同必须遵循合法原则。包括:程序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指劳动关系双方在平等协商、签字、登记等各个环节上符合法律有关规定。内容合法指合同各项条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订立集体合同只有遵守合法原则才能得到国家认可,具有法律效力。
原则二:订立集体合同必须遵循地位平等原则。劳动关系双方不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过程中都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存在隶属关系。
原则三:订立集体合同必须遵循协商一致原则。协商是处理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基础。集体合同是劳动关系双方通过集体协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劳动协议。
原则四:订立集体合同必须遵循当事人义务对等原则。集体合同当事人双方所承担的不论是企业义务,还是工会及全体职工义务,都表现为对等原则。即一方从对方履行义务中得到利益的同时,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五、合同内容
从法理角度看包括:
1、劳动标准、条件规范部分是集体合同核心内容,对个人劳动合同起制约作用。
2、过渡性规定。包括协商争议的协调处理,优先招用被解雇的职工等。
3、一般性规定。包括合同订立、变更、解除和中止条件等。
具体内容包括:
1、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水平,分配方式与支付办法等。
2、安全生产与工业卫生。
3、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4、工伤、医疗、养老与死亡保险待遇。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