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完善劳动法律制度体系的法理思考/徐凤林(3)
(二)加强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建设,推动实现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法治化
以加强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建设为重点,健全失业救济机制,强化社会保险统筹覆盖面,解决欠缴保费问题。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构建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贸部门和企业家协会共同组成的三方协调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序的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 探索新就业形态劳资机制运作方式,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流程建设,巩固集体协商建制率,扩大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范围,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建立健全公正、高效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节省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借鉴国外劳动争议调解经验,建立多元化调解组织,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依法调解劳资双方争议。
(三)加强劳动法治建设,推动实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常态化
以加强劳动法治建设为主线,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以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为重点,加强集体协商主体建设,扩大实行集体协商的企业范围,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企业自主分配与劳资协商共决相统一,推动实现企业与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健全工会组织,建立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司机之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区域性和行业性集体协商,形成制度支撑有力、机制运转高效、劳动者参与广泛、实施效果明显的集体协商工作氛围。加强对集体协商与订立集体合同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推动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加强劳动保障监督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劳动监察执法规范化
以完善劳动监察制度为突破口,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做好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的管理、监督工作。综合运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年度审查等方式,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的调查取证和调解工作,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妥善处理企业职工罢工、集体上访等突发事件,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员队伍建设,恪守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勤政廉洁,保守秘密的劳动监察工作理念,保障劳动监察人员行政编制与办公经费,完善劳动安全监察制度,充实劳动执法力量,搞好劳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健全安全监察三方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内部劳动安全卫生联合委员会或设置由工会任命的安全代表,保证工会在安全监察中参与的权利,将国家监察、企业负责与工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劳动保障监督体系,为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振兴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