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关于劳动者维权现状及对策分析/徐凤林
最近,笔者就我市劳动者维权现状及对策进行调查分析,综合情况如下,观点可商榷与斧正。
一、现状
当前,我市劳动者维权现状的积极方面表现:
(一)深入开展普法宣传,维权意识显著提升。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突出服务效能,推进服务阵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打造普惠服务品牌,构建服务职工综合体,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深化劳动法治宣传,用人单位法治观念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二)运用多元化维权方式,维权效果不断增强。深化三方协调机制规范化建设,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发挥普惠性+特惠性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与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对“集中要约”行动的指导和服务,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标准,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畅通劳动者诉求表达渠道,填补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方面空白。落实劳动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兜底措施,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保户籍限制。畅通劳动保障监察投诉渠道,深化欠薪行动,用好劳动仲裁和诉讼,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当前,我市劳动者维权现状的消极方面表现:
(一)普法宣传存在短板,维权立法需要加强。劳动法治宣传形式单一,影响力不大,自觉守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依法维权观树立不牢,开展劳动执法检查、劳动违法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力度不够;维权服务范围不宽,不能满足劳动者多样化维权需求。劳动维权立法进程缓慢,《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有待修改完善。
(二)执法监督存在不足,维权意识需要提升。劳动监察执法监督力度不大,回避责任消极履职,导致个别企业存在违法用工、劳动定额不合理、劳动合同不规范、拒签劳动合同、随意加班加点、拒付加班费、随意解除合同、滥用劳务派遣制度、违反收取押金、保证金等问题。劳动法治培训不足,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缺乏留存证据意识,收集证据能力较弱,维权成本较高。
二、对策
对策一:树立维权意识,提高劳动者维权能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履行工会“四项职能”,强化服务阵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打造普惠服务品牌,使职工服务中心成为服务职工的窗口、联系职工的平台。开展劳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媒体宣传,设立咨询窗口,强化企业内部教育,学习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结维权经验,增强用人单位法治观念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倡导树立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维权观,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提高劳动者的维权能力,增强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实效。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