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关于劳动者维权现状及对策分析/徐凤林(2)
对策二:发挥工会作用,构建维权保障体系
以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建设为重点,强化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拓宽服务职工领域,加强“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工会工作规范化。落实“一函两书”制度,解决劳动关系认定难,职业安全风险高,组织程度偏低,权利救济困难(解决超时扣款、劳动强度大),新业态劳动者流动性强、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依法合规用工,推进市场化就业,促进灵活就业形态规范化发展。完善政府主导、依托三方、工会运作推进机制,强化对“集中要约”行动指导和服务,扩大集体合同制度覆盖范围,搞好集体合同审查管理和履约监督,推进企业集体协商、行业集体协商、区域集体协商,确保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加强集体合同管理,建立数据库和实名制登记备案制度。完善安全劳动标准和安全劳动规章制度,做好职业伤害保障,降低劳动安全风险,减少劳动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拓展工会维权空间。健全劳动者申诉机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对策三:完善劳动立法,确保劳动者依法维权
以加强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保障为重点,开展劳动关系基准立法活动。修改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废除不适应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条内容,制定与数字时代相适应,与新就业形态相契合的劳动基准法、民主管理法、集体协商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别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补齐劳动法律体系短板,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劳动法律制度体系。健全安全劳动事前预防制度和劳动风险、职业伤害保障事后救济制度,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努力实现权益保障制度健全,薪资待遇合理,社保权益得以维护,企业用工规范,就业队伍稳定,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队伍。
对策四:强化劳动法治监督,提升维权法治化水平
以强化劳动法治监督为保障,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准确适用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筑起法律屏障。强化劳动执法检查,规范企业用工市场,强化就业歧视监督,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健全失业救济机制,强化社会保险统筹覆盖面,解决欠缴保费问题。做好劳动关系风险会商研判,防范化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普惠性+特殊性”标准化权益维护体系建设和重点群体权益维护工作,管好用好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将职工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职工的窗口平台。健全困难职工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落实职工医疗互助工作,提高职工互助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开展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策略技巧培训,提高劳动者法律素养和知识水平。深化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构建工会法律服务网,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发挥“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作用,依法调解劳资双方争议,防范和化解欠薪等劳动关系风险,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建立工作评价体,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懂法律善协商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