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温跃:论共同犯罪/温跃(27)
8.2.18 片面共犯
《刑法》第350条第2款“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的规定,更为明确地表明,“只要自己一方有为他方制造毒品而提供原料或者配剂的故意,不管对方是否知情,均可以共犯即帮助犯论处”。
【案例41】甲明知乙赌博成性,输尽家财苦于没有经济来源,在乙的住所门前留下当地一商户丙仓库的信息和钥匙,乙果然盗窃了丙的仓库。
【案例42】甲看到乙正在追杀丙,而故意设置障碍,绊倒丙致其被乙追上杀害(绊倒致被杀案)。如果否定甲乙成立共犯,单独评价甲的行为是因缺乏构成要件的实行行为,只能作无罪处理。
8.2.18.1 如果以意思交流为共同犯罪之必要,那么显然从概念上就要否定片面共犯。我认可片面共犯的存在,因为我认为如果不承认片面共犯,为他人犯罪片面加功或加担的行为就得不到惩罚了。比如,案例41和42中的甲成立片面帮助犯。因此,共同犯罪的定义应该是存在意思沟通或加入他人犯罪的单方意思,所以要对他人行为结果归责。从意思沟通角度,片面共犯与其被帮助人之间没有意思沟通,片面加担人行为成立共同犯罪,其成立片面帮助犯或片面共同正犯,被帮助者的行为后果因此能够归责于片面帮助人或片面共同正犯。无意思联系的一方不成立共同正犯,只是直接正犯,其不要对加担参与的一方行为负责。我认为如果帮助行为能够使得被帮助人产生犯意,片面帮助行为应该看成是片面教唆行为。
【案例43】某甲将某乙的丈夫与人通奸的艳照和手枪放在某乙的家门口,某乙看见之后用此枪杀害了丈夫(艳照诱杀案)。由于某甲和某乙之间缺乏意思沟通或联络,如果以此为根据不以共犯来论,单独来看将艳照和手枪放在他人家门口的行为,似乎并未触犯刑法中的哪一条文,因而无法对甲定罪处罚。如果某甲的行为使得某乙产生了杀人的犯意,那么某甲的行为就是片面教唆犯。如果某乙已经具有杀其丈夫的犯意,某甲的行为就是片面帮助犯。片面共犯中的“片面”的含义是指被帮助或被教唆的人不知道谁在帮助或教唆他,没有主体间的意思交流,但不排除片面共犯知道有人在帮助他或教唆他,只是不知道是谁而已。
8.2.18.2 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意思交流、意思联络理论的例外,我认为片面帮助犯之所以具有可罚性,是从归责的角度考量的,因为行为人存在加入参与他人犯罪的意思(事后查明行为人具有这种意思,而不要求被帮助人知晓帮助者),并给予实行犯以物理帮助,不论这种帮助大小,只要这种帮助能够对结果的贡献不可忽略,片面帮助犯就该罚。如果不是片面帮助犯,而是普通帮助犯,只要具有与实行犯的意思沟通就成立共同犯罪,就能够把结果归责于他,不论他的帮助是否对结果有贡献。在片面帮助犯情形下,帮助行为对结果的物理贡献是不可缺少的,仅仅鼓个掌或投以赞许的目光不构成片面帮助犯。对于片面帮助犯或片面教唆犯,如果从行为人利用他人故意的犯罪行为实现自己的犯罪目的角度看,可以从间接正犯的思路找到片面共犯的可罚根据,当然,这里的间接正犯范围要包含被利用人是有责的故意犯罪行为,即正犯背后的正犯原理。


总共10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