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温跃:论共同犯罪/温跃(32)
8.2.20.2 考虑到李四的递刀行为毕竟不是杀人行为,因此,德日刑法主张对李四的量刑相比较张三的杀人实行行为应该减轻惩罚。我认为德日刑法的这个考量是正确的,相比较刑法禁止的实行行为,帮助行为不是刑法直接禁止的行为,一般情形下帮助行为其社会危害性没有实行行为大,帮助行为只是对法益侵害做功有帮助,不一定导致法益受到侵害,与法益侵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帮助犯的量刑相较实行犯减轻处罚是合理的,当然,这是在其他条件均等情形下减轻处罚。正如,在其他条件均等情形下,我国刑法中的主犯的量刑会重于从犯的量刑。爆炸专家精巧地安装了炸药拟炸毁某个建设物,最后由可替换的学徒来按下点火按钮, 实行行为人可能只是帮助犯。德国刑法学家弗里施指出,在实行阶段参与的人如果只提供了较不重要的贡献,作为帮助犯处罚已日益成为实践共识。共同犯罪作为对不法的归属,仅一般性确定参与人的需罚性及其相对量刑幅度,至于具体个案中特定犯罪参与人的不法评价的高低,可以根据刑事政策的需要和社会共识交给合议庭或陪审团来认定,不适宜通过立法语言来规定。我认为如果某罪或某种情形下帮助行为对法益侵害产生巨大直接影响,可以通过共犯正犯化立法加以解决。
8.3 实行过限:实行过限是指共同犯罪参与人之间就实行行为的范围存在意思联络,在犯罪过程中,实行行为人超出了原先认可的实行行为范围,其他正犯或狭义共犯不对实行过限行为承担责任。
8.3.1 共同正犯和间接正犯的实行过限
【案例54】张三与李四(女)共谋入户盗窃,并商定在必要情况下杀害阻拦者。在实施盗窃行为的过程中,李四进入被害人王五(女)楼上的房间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的男朋友与王五躺在床上,怒不可遏的李四杀害了王五。张三和李四是盗窃罪的共同正犯,李四杀害王五的行为是出于嫉妒的情杀,王五不是阻拦张三和李四盗窃的人,因此,不是张三和李四共谋杀害的阻拦者,李四属于共同正犯的实行过限,张三不该对王五的死亡承担责任。
【案例55】A让无责任能力的B盗窃C的手提电脑,但B却毁坏了C的手提电脑。如果B客观上已经着手实施盗窃行为,那么,A成立盗窃未遂的间接正犯。如果B没有着手实行盗窃行为,只是单纯地毁坏了财物,则A由千缺乏毁坏财物的故意而不成立犯罪。
【案例56】甲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乙盗窃丙女的财物,乙在盗窃过程中强制狠亵丙女的,甲仅承担盗窃罪的间接正犯的责任。
【案例57】A利用无责任能力的B伤害C,B的伤害行为造成C死亡的,A成立故意伤害致死的间接正犯。被利用人的加重结果应该归责于间接正犯。


总共10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