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跃:论共同犯罪/温跃(34)
8.3.4 如何划定教唆的射程?
8.3.4.1有学者认为如果正犯实施的行为不同于教唆者所指示的行为,这就要看,正犯所实施之行为在法益损害的程度与侵害类型上是否仍然处于教唆行为所预定的不法维度的范围之内。如果得出肯定结论,那就成立教唆犯;反之,则必须承认存在排除对教唆犯进行归责的实行过限。
8.3.4.2张明楷认为:甲教唆乙盗窃,但乙实施了抢劫;A教唆B伤害,B实施了杀人行为。在这种场合,甲、A只能在与其认识的事实相重合的范围内承担既遂责任。即甲只承担盗窃罪(既遂)的责任(不能认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因为在规范意义上说,抢劫包含了盗窃),A只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的责任。(张明楷《刑法学》第六版P603)
8.3.4.3我认为教唆的射程或“不法维度的范围”或“同一构成要件范围”等,都是含糊不清的概念,不足以用来区分实行过限问题。如果教唆犯对行为对象等具有明确的指定或约定,实行犯超出指定或约定范围的,成立实行过限。“甲教唆乙对丙实施财产犯罪,言明使用盗窃、抢夺、诈骗、抢劫方法均可。如果乙实施了盗窃罪,则对甲也定盗窃罪;如果乙实施了抢夺罪,则对甲亦定抢夺罪。如果乙没有实施上述犯罪,根据教唆犯从属性原理,对甲不能以教唆犯论处。”(张明楷《刑法学》第六版P564)如果教唆犯指定不明,在构成要件范围内的犯罪对象错误、方法手段、时间地点等差异,一般可视为没有实行过限,仍在原教唆射程范围内;如果发生争议,或超出构成要件范围,实行过限与否的判定交由合议庭或陪审团根据社会共识或参照生效判例确定。从理论上抽象地清晰划线几乎不可能。
【案例60】张三教唆李四在周五借助送货车去百货商场盗窃,但李四不在周五而在周六、不在百货商场而在Karstadt购物中心、不借助送货车而借助货车实施盗窃,李四的盗窃行为仍然在张三的教唆射程之内,张三成立盗窃罪的教唆犯。
【案例61】乙女与甲男有暧昧关系,乙女唆使甲男用毒苹果杀害自己的妻子丙。甲接受了乙女的教唆,准备用毒苹果杀妻子丙。几天后,甲把毒苹果递给了妻子丙。妻子丙不知道
苹果有毒,接过苹果后,自己没有吃,随手将苹果递给身边的小孩丁吃。甲看着妻子丙把苹果给丁吃,就说了一旬“不要把苹果给小孩吃”,但他没有实施其他任何阻止行为,丁吃了毒苹果后死亡。张明楷教授认为丁的死亡是甲的不作为造成的,该不作为是独立的行为,不是由乙的教唆行为所引起,因而不能肯定乙女的教唆行为与丁的死亡之间共犯的因果性。所以,乙女对丁的死亡不承担教唆犯的责任,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的教唆犯。我的问题是:如果甲把毒苹果给了妻子后,妻子放在桌上,没在意被孩子拿去吃了,孩子中毒死亡。乙女是否对孩子的死亡承担故意杀人罪教唆犯的责任?乙女让甲用枪射击妻子丙,甲射击偏了打中了丙身边的丁,甲是间接故意杀人,乙女应该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总共10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