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跃:论共同犯罪/温跃(64)
8.8.10 我认为如果确实存在共同的注意义务,不同的行为人都违反了这个共同的注意义务,造成危害后果,从而构成共同过失犯罪,那么完全可以不从共同过失犯罪角度处理,因为行为人各自都违反了共同的注意义务,完全可以作为过失犯各自定罪量刑,为何要作为共同过失犯罪处理?这个共同的注意义务不可分割?从过失行为来看,行为人各自的过失行为完全可以看成是各自违反了注意义务,如果“共同的注意义务”是指“相同的注意义务”,那么不同的行为人各自违反这个注意义务是可能的,然后由行为人各自对自己违反注意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说各行为人“共同地”违反了“相同的注意义务”,那么作为同时犯处理不是很好吗?为何要处理成共同过失犯罪?
8.8.11 有学者认为:“在过失共同犯罪中,虽然各过失行为人不存在故意共同犯罪中那样的意思联络、沟通,但是各过失行为人在违反共同注意义务上存在懈怠注意的共同心情,这种共同心情助长了各过失行为人主观上的不注意、不谨慎,从而必然地而非巧合地共同造成了一个危害结果。驾驶员某甲违反了规章制度,高速行车不慎不把行人某丙撞成重伤,送医院抢救时,医生某乙进行手术时将一块纱布遗忘在伤口中即行缝合,致使某丙感染腹膜炎而亡。这就是先后过失行为导致一个危害结果的适例,属竞合过失犯罪。原因在于驾驶员和医生所具有的共同注意义务的内容不一样。“共同注意义务”的引入就恰恰区分了竞合过失犯罪形态与共同过失犯罪形态。“不仅负有对自己职务、职业本身活动的注意义务,同时,对其他与自己活动有关的行为内容也负有协作、关注的义务”(张熠《共同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之理论探讨》)” 我认为这个案例恰恰说明了共同注意义务内容的荒谬,以共同注意义务来作为共同过失犯罪的根据,是错误的。只有依据行为人之间的意思沟通才能认定共同过失犯罪。这个案例的驾驶员和医生之间缺乏的不是共同注意义务,而是意思沟通。如果驾驶员把人撞昏了,找到熟人医生,医生草率地说人死了,建议驾驶员自己处理,驾驶员把人扔进河里,最后尸检结果是淹死的,驾驶员和医生就构成共同过失犯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这里驾驶员和医生的注意义务不同,但他们之间有意思沟通,所以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我认为共同注意义务说建立在法定注意义务上,但无法给出什么法定内容,行政法?规章制度?大塚仁的这个思路与行为无价值论的“规范违反说”很相似。至于违反什么规范才构成犯罪?规范违反说往往说不清。
【案例106】友人B带着酒到岔道口值班员A的地方去喝酒,因为A、B都睡着了而发生了岔道口事故。对于A、B不能肯定其共同义务,但A、B之间是存在共动喝酒的意思沟通,因此A和B成立共同过失犯罪。
总共10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