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保护路径研究/张婧
地理标志保护路径研究
张婧[ 张婧,河南省南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摘要:实践中,地理标志既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支撑。当前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现状与地理标志发展现状严重脱节,不能“回应”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本文从乡村特色产业和地理标志的内涵、属性出发,结合知识产权和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规划,从有利于监管角度出发,构建专门保护和商标保护协调统一的地理标志制度体系,探索走出一条知识产权与乡村特色产业有机融合、共享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字:乡村特色产业、地理标志保护、回应型法
地理标志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不仅是特定区域的公共资源和宝贵财富,更是在传承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乡村特色产业和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构建回应型地理标志立法的路径,为规范、科学的监管夯实基础。
一、准确把握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
(一)乡村特色产业的定义
从《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乡村特色产业”的表述,到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规定乡村特色产业的定义[ 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众类、多样性的乡村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发展潜力巨大。],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逐步完善、丰富。从整体来看,乡村特色产业是一个系统概念,包含区域维度、产业维度、需求维度以及主体维度等多方面因素;从主体上分析,乡村特色产业是农民的产业,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作用;从外延上来看,凡是具有鲜明地域特征以及浓厚乡土气息的乡村产业都可以纳入乡村特色产业的范畴。
(二)乡村特色产业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乡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乡村产业的重要增长极。但总体而言,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单兵作战、分散发展,发展不均衡,还停留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从产业发展方面来看,存在产业链条短、融合层次低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从特色产品品牌培育方面来看,存在标准不统一、主体不稳定、产品单一化等弊端;从产业结构发展来看,也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农业产业生产模式。
(三)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要以资源优势为纽带,以产业融合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建设立体化、多层次的市场品牌系统,构建立体发展结构。地理标志作为区域品牌,本身具有很强的组织功能,特定区域内的农户共享品牌价值,可以将分散的农户聚集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加工,采取统一的标识包装、销售,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竞争优势。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加强特色农产品的特征挖掘和价值培育,加快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