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工资集体协商案例/徐凤林(2)
五、协商启示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的前提条件
深入开展劳动法治宣传动员工作,提升企业管理者、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社会对集体合同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营造劳动关系双方主动协商、真诚协商的良好氛围,强化工会对开展“集中要约”行动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和指导企业工会主动行使要约权,激发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内在动力,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发展。
(二)领导重视支持,指导深入到位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的组织保障
加强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力度,强化人员配备,成立集体协商指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打造党政主导、三方共推、工会运作、企业和职工参与的集体合同社会化工作格局,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和集体协商业务培训,指导基层工会开展集体协商工作,为深入开展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培育协商主体,提高协商能力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保证
加强协商主体建设,开展劳动法律法规、集体协商业务培训,增强法律素养和集体协商的能力水平。组织集体协商指导员搞好专题调查研究,为劳动关系双方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加强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提升集体协商水平和集体合同质量。积极宣传教育和引导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扩大集体协商范围,实现企业与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提升集体协商水平和质量。
(四)抓住协商重点,规范协商程序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的关键步骤
加强集体协商流程建设,强化企业经营者民主意识,形成企业利益共同体,打造制度支撑有力、机制运转高效、职工参与广泛、实施效果明显的集体协商工作新模式。坚持“程序健全、运行规范、协商充分、过程民主”原则,抓住协商重点,规范协商程序,科学测定工时工价,合理确定各项指标,协商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职工薪酬待遇,巩固集体协商建制率,扩大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范围,提升集体协商质量,促进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总工会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 徐凤林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