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水平的调查报告/徐凤林
近年来,市总工会以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强化重点指导服务,摸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情况和权益保障短板弱项,压实企业劳动保护责任,构建劳动保障长效工作机制,推动订立劳动合同,畅通劳动者诉求渠道,提高企业用工管理水平,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打造特色、活力、幸福城市贡献力量。
一、工作成效
(一)搞好用工"体检",摸清平台企业及新业态劳动者底数
市总工会重视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发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借助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法律监督员、集体协商指导员的力量,结合送法入企活动,开展劳动用工“体检”,对企业用工情况、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薪酬情况、企业欠薪风险情况、劳动争议案件情况进行调查,组织最低工资标准问卷调查,开出“用工处方”。指导基层工会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台账,掌握从业人数等信息情况,开展薪酬调查,摸清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消除劳动关系风险隐患,实现劳动者与企业互利共赢。
(二)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劳动保障长效工作机制
市总工会立足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协同人力资源、交通、市场监督、邮政等相关单位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建立集中要约、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工作台账等制度,健全企业与劳动者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质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平台劳动规则及算法,督促平台企业和用工合作企业解决派单机制、报酬规则、抽成比例、扣罚款、过度劳动等问题。建立合作企业劳动规则重大调整的风险评估制度、用工不合规企业退出机制,指导平台用工合作企业完善劳动管理制度。健全涉新就业形态风险预防和处置预案,防范涉政涉稳风险。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标准,依法规定平台企业发生事故责任,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落实新业态劳动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兜底、职业伤害保障措施,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保户籍限制,实现企业稳岗就业。
(三)强化重点指导服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市总工会注重与上级工会、社保局等部门信息沟通与工作配合,发挥人社、工会、工商联、市场监管等联动协作制度作用,建立在线解决机制,一体化推进工会组建、协商建制、普惠服务、风险化解等项工作,维护企业和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要约行动,帮助和指导基层工会依法行使要约权,对平台企业进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推动企业就劳动权益、劳动规则和算法等事项与工会组织、新就业形态代表开展协商恳谈,指导配送、网约车、家政服务等平台企业提高书面协议合规水平,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健全工会、法院、人社、司法联动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平台企业建立与工会、劳动者代表协商协调机制;畅通调裁审衔接机制,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防范和化解欠薪等劳动关系风险能力不断提高。深化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督促平台企业、快递企业规范内部申诉处理、意见回馈制度,打击虚假招聘、就业歧视、违规收费、拖欠工资、违法劳务派遣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积极性。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