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论民事证据的举证规则与实践路径/马德建(3)
六、余论:举证规则的价值维度与未来展望
民事证据的举证规则,既承载着 “发现真实” 的实体正义追求,也蕴含着 “程序效率” 的价值考量。在数字化时代,电子证据(如区块链存证、即时通讯记录)的举证将成为新的实践课题,举证规则需进一步适配技术发展,明确电子证据的收集、提交、认证标准。唯有不断完善举证制度,方能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双重维度上,推动民事司法的公平与高效。
以下为契合论文主题的 参考文献索引(含著作、司法解释、期刊论文等类型,满足学术规范):
一、著作类
[1] 江伟。民事诉讼法(第六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 张卫平。民事证据法研究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 何家弘,刘品新。证据法学(第五版)[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4] 李浩。民事证明责任研究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二、司法解释与司法文件类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Z]. 法释〔2022〕11 号,202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Z]. 法释〔2019〕19 号,2019.
三、期刊论文类
[7] 毕玉谦。民事证据法上的证明妨碍制度研究 [J]. 法律科学,2002 (4):95-104.[8] 肖建华。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 [J]. 政法论坛,1996 (5):34-40.[9] 王福华。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思考与立法构想 [J]. 中国法学,2002 (3):86-97.[10] 刘学在。民事证据关联性问题研究 [J]. 法商研究,2001 (4):114-121.
四、外文译著类
[11] [德] 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第四版)[M]. 庄敬华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2025年9月8日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