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杨日旭(2)
违法抵制之公民抗命,旨在蓄意违法及抵制抗命,故明知故犯,采取静坐、霸占、或拒离之行动,甘受逮捕拘留及法律制裁。
(8)户内集会采不登记主义,户外集会则采登记主义。
三、联邦最高法院判例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解释有关州政府及地方政府涉及游行示威之判例甚多,不及备列。仅就该院历年来解释之案例内容选为四类:1、游行许可证之核发;2、法院对禁止游行令(Injunction)之核发;3、游行时使用之喧话器或扩音器之管制;4、游行时间、地点及方式等,兹分述举例如后:
(一) 游行许可证之核发:
美国亦如法德诸国,人民均具有宪法上之和平集会及游行请愿权,而且采事先登记许可证主义。但亦有若干地方政府规定游行人数在若干数目之下,或自动而突发临时抗议得免除登记者。原则上,各州地方政府对户内集会虽采事前不干涉原则(除非申请者请求派遣警察保护者外),但对户外游行集会则采事先登记主义。但最高法院对地方所订之户外游行规则是否违宪所作之解释亦有不同之演变,兹简述如下:
1、承认人民有权举行和来集会请愿之自由,但亦支持地方政府有权要求核发登记许可证始得在户外举行集会。在一九五○年代之前,联邦最高法院判例几均采支持地方政府所订应行登记之立场。例如:
(1)U.S.v.Cruikshank,1876:在美国宪政史上,和平请愿权向被视为主要民权,而和平集会权则系从属权。换言之,在本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则认为①“人民和平集会之权利其目的即为向国会请愿并申诉其不平”;(The right of the people peaceably to assemble for the prupose of petitioning congress for a redress of grievances…);②确认共和政府之基本观念即包括人民享有和平集会及和平请愿之自由权利。时至今日,请愿自由权与集会自由权利非但已无主从之分,而且联邦最高法院且认为系与言论自由及宗教自由同等重要。
(2)David v. Mass.1897:在本案之前,联邦最高法院对集会游行请愿问题率多听任地方政府规定处理。在此案中,大法官候谋思(Justice Oliver Wendell Holmes,Jr.)则亦支持麻州最高法院之裁决,认为波士顿市政府有权禁止在公共场所举行集会,其禁限之法规并未违宪:
“……作为公众之代表,自得对公共使用此等场所加以管制……盖议会绝对有权并在宪法上禁止公众在公路或公园集会演说一节并未侵犯公众任何人之权利,犹如民间私宅户之禁止任何人在其住宅中发表演说一样。”“…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public may and does exrcise control over the use which the public may make of such places…For the legislature absolutely or constitutionally to forbid public speaking in a high way or public park is no more an infringement of the rights of a member of the public than for the owner of a private house to forbid it in his house.”
总共1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