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王荣(4)
所以,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些矛盾,也应该是条例要考虑的问题,但我们在《条例》中没有看到相关的规定。
六、关于《条例》第22条的问题
《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上述规定,实际上是保险公司免除承担保险责任的几中情形,这几种情形保险公司仅仅承担抢救费用的垫付责任,如果受害人死亡或者超过了抢救的费用,保险公司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且违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第一,《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第76条)。根据该规定,只要发生交通事故,均应该由保险公司在保险限额内向受害人赔偿,并免赔情形。但是《条例》第22条的规定,却为保险公司设定了除外责任,明显违背了保障受害人依法获得赔偿的立法目的。
第二,本条规定的情形,虽然是由于机动车一方严重的过错造成的,但法律不应免除保险公司的赔偿。既然机动车参加了强制责任保险,而且这些情形是由于机动车的责任造成的,根据保障受害人获得赔偿的立法精神,应该由保险公司在保险限额内赔偿。当然,为了避免因保险公司代替机动车承担责任引发的道德风险,维护社会正义,法律可以赋予保险公司向侵害人代位追偿的权利。这样,既保障了受害人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同时也没有免除侵害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既有利于保险受害人获得赔偿,也有利于机动车增强法律意识,避免道德风险。
第三,本条的规定侧重于保护考虑保险公司的利益,笔者认为毫无必要,忽视了被害人的利益有违法律的立法精神和立法目的。作为一项强制保险,已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保险公司的这一业务“总体上盈利不亏损”,充分地保障了保险公司的利益。所以,即使由于保险公司承担了这些情形下的保险赔偿责任,造成了保险公司过多的赔偿责任导致亏损,但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提高费率的方式实现不亏损不盈利,而不应该通过损害受害人获得保险赔偿的方式保护保险公司的利益。
所以,本条所规定这几种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明显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也违背了《条例》保护被害人依法获得赔偿的立法目的。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