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理性讨薪的法律路径/张喜亮(4)
 (八)提请诉讼
 老百姓所说的打官司就是所谓诉讼,诉讼是包括工资争议在内的劳动争议案件的最后解决手段。一般说来,劳动争议案件都必须要经过劳动仲裁,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即不经过劳动仲裁法院不能受理。但是,工资争议案件则有其特殊性,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按照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工资争议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可以归为民事“债务”关系,可由法院民事庭受理此类案件。
 人民法院的判决是包括工资纠纷在内的劳动争议案件的最后也是最权威的解决办法。

 三、仲裁和诉讼的流程
 当决定要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的程序维护工资报酬权的时候,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并按照这样的流程稳步进行。
 (一)精算时效
 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最为重要的就是“申请时效”问题。所谓申请时效就是指当事人提请仲裁或诉讼的时间。按照法律规定,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内提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受理,无正当理由超过这个时间,仲裁委员会可以不受理。这一规定,法理上称之为丧失胜诉权。所以,职工应当在发薪日及时查看核对自己的工资,如果发现被克扣或未支付,就要在60日内提请仲裁。由于种种理由,用人单位拖延支付工资,职工应当要求单位做出书面的承诺至少也要获得确切的证据。如果此案经过了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而未达成协议的,调解的时间不计算在申请仲裁的时效之内。
 对劳动仲裁的裁决不服的,职工应当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诉讼法院是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如果超过了15日,无正当理由,人民法院也不接受当事人的诉讼申请。不过,作为工资争议案件,因其可以归为民事的“债务关系”而直接提起诉讼,则不受申请仲裁60日或不服裁决提起诉讼15日时效的限制,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其时效可以是两年。
 (二)准备证据
 仲裁或诉讼,首要的是时效,重要的是证据。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便可以赢得权益。按照最新的司法解释和有关的政策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尤其是工资报酬案件,其举证可以不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而是举证责任倒置即用人单位方面必须对自己没有欠薪举证,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尽管如此,职工方为自己的主张而举证也是必要的,绝对不能忽视证据。
 首先要准备好劳动关系的证据即与被告单位存在着劳动关系,如果劳动关系不存在,那么工资报酬问题就当然是子虚乌有的了。证据分为证人证言,物证和书证等等。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最有力的是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劳动合同有证人也可以,另外工作证、工会会员证等也是可以用的。关于工资标准的证据最有力的当然还是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就要有工资单或其他的工资凭证。总之,应尽可能多地收集能够证明权益受到侵害的确凿证据。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