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故意杀人罪的立法重构/王立军(11)
[2]该部分内容参考了[日]大冢仁,冯军译:《刑法概说》(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各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日]前田雅英著,董璠舆译:《日本刑法各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林山田:《刑法特论》(上)三民书局印行1978年版;韩忠谟:《刑法各论》,三民书局1982年版等书目。
[3]韩忠谟:《刑法各论》,三民书局1982年版,第334页。
[4][日]大冢仁著,冯军译:《刑法概说》(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5]韩忠谟:《刑法各论》,三民书局1982年版,第336页。
[6]该部分内容参考了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J·C·史密斯、B·霍根著,李贵芳等译:《英国刑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书的相关部分内容,在此特别感谢。
[7]《美国联邦刑法》是把历年来美国国会通过的有关刑法的一些单行法令搜集、整理的一部法律文献。美国的法律制度,是按照英美法系的法律传统建立起来的,刑法典只是一些法规汇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刑法典。《美国模范刑法典》是自五十年代以来,美国法律研究所经过多次起草、修改于1962年提出来的,它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是对各州刑法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8] 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9—280页。
[9] 本部分内容参考了高铭暄、赵秉志主编:《新中国刑法立法资料总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 这多少有些主观归罪的倾向。
[11]安翱、杨彩霞:《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12]付立庆:《故意杀人罪罪状检讨》,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5期。
[13] 近年来,我国已经有部分学者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了限制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主张。参见:陈兴良、葛向伟:《死刑限制论的一个切入——以故意杀人罪为线索的展开》,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5期。
[14]林山田:《刑法特论》(上),三民书局1978年版,第59页。
[15]韩忠谟:《刑法各论》,三民书局1982年版,第336页。
[16][日]大冢仁著,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总共1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