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证据关联性问题之研究/奚玮(11)
关于间接证据关联性的判断,在美国,乔恩·R·华尔兹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称其为“华尔兹三问”),“(1)所提的证据是用来证明什么的(问题是什么)?(2)这是本案中的实质性问题吗?(3)所提的证据对该问题有证明性(它能帮助确认该问题)吗?” 我国学术界在探讨证据关联性时大多参照或引用这个观点进行分析的。对此不应不完全赞同。因为解决并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并不必然表明证据就具有关联性,然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在英美法系国家却具有实际价值,因而其可借鉴性是值得重视的,关键是如何将其“本土化”,也就是要尽力使其更为符合国情、更具操作性。考察这三个问题,容易发现,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所指对象最终是有关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意义上的关联性的问题,即对实质性问题的证明作用大小(能否确认该问题)。前面在对证据关联性的理解进行分析之时谈到我国台湾地区法学界对证据关联性的分类问题,由于事实关联性不涉及证据能力,仅涉及证据的证明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证明力意义上的关联性的概念。有关证明力意义上的关联性的认定标准,学说界观点不一,大体上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标准,即因果关联性和逻辑关联性。 因果关联性是以因果关系作为认定事实是否具有关联性的标准,如果可得出后来事实是由于前面事实的发生而发生的结论,那么前面事实对于后面事实的发生就有因果关系,从而亦有关联性,也就具备了证明力意义上的关联性。而逻辑关联性是以逻辑的推理作用来认定事实关联性,也就是说,间接证据虽然仅能够证明他项事实,但若基于他项事实以推理方式能够证明要证事实的话,就具有证明力意义上的关联性。这种从逻辑推理角度判断证据关联性的方式并不要求证据与他项事实或他项事实与要证事实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的存在,因而它与从因果关系角度判断证据关联性的方式进行比较时,有个明显特征,即:标准更宽。
由于证明力意义上的关联性更多依赖于法官自由评定,所以这里所探讨的标准只能是可供评定时考虑几项一般标准,并非严格标准,如前所述,不主张立法对此加以明确规范,而可以审判指导的方式加以推广或推荐。综合上面的分析和有关的学术研究,证明力意义上的关联性的一般判断标准应当为:因果关联性+逻辑关联性+“华尔兹三问”。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的是,逻辑关联性和“华尔兹三问”有交叉,因为后者也是一种逻辑推理作用,只是它的概括方式更为具体,而前者则较为抽象,包含的内容则更为丰富。这种一般判断标准虽然有“包罗万象”之嫌,但基于证明力意义上的关联性难以法定化的现实,标准的内容丰富一些可为法官在评定证据时可获取更多信息,从而使证据的评定更接近于真实状况,这正是所谓“油多不坏菜”也。当然这也是证明力意义上的关联性所独有的,若对于证据能力意义上的关联性,由于其法定化要求,则这种自由标准则不可能存在,这也是两个层面意义上的关联性的重要区别。


总共1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