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浅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完善/林海(11)
再审之诉的再审申请和立案受理条件、时限、管辖,案件的审理程序、证据采信规则,法律适用原则,改判条件及各种情形下案件的处理方式,案外人申请再审,滥用再审权的处理等都应当有详尽具体的规定,以便执行中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维护司法权威和保证法律适用统一。可喜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申请再审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的上述相关诉讼程序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弥补了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很多缺陷,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尽管只是一份草案,但由于该草案是在充分汲取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优秀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对于从事审判监督工作和研究的人员了解和掌握今后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司法救济程序,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现行审判监督程序正因为存在不少问题和弊病,才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确立以当事人诉权为主要权利基础的再审之诉,已成为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和完善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沈德咏、曹建明主编:《中国审判监督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江伟、徐继军:《论我国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2004年4月第26卷第2期
3、肖广志:《论如何完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国民商法律网。
4、章武生、段厚省《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5、沈德咏主编:《审判监督指导》2004年第1-4辑。
6、沈德咏主编:《审判监督指导与研究》2002年第1-4卷、2003年1-4卷。
7、纪敏主编:《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实务》,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7月版。
8、付六文、何鉴伟、潘华山编著《审判监督程序实务释疑》2001年1月版。
9、谭秋桂:《中国大陆民事再审程序的功能定位与制度重构—以救济型再审制度的确立为中心》,台湾月旦民商法杂志。
10、肖建国、王娣、杨秀清:《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中国民商法律网,2005年12月6日。
11、江伟、吴泽勇:《现代诉讼理念与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塑》,中国法院网,2004年12月9日。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申请再审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
13、肖扬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3月20日总第3187期。


总共1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