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政局为遇难流浪汉索赔案”探讨我国当事人适格制度/严佳维(7)
此外,由“临湘案” 和“高淳案”出现案件类似而判决结果不同的现象,我想到:这种情况基于种种因素在中国屡件不鲜,有法律自身不健全的问题,也有人为认识不同的原因,这就使我不由地想起有学者提出在中国发展判例法的建议,至于判例法在中国如何发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关于这些问题,留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书目:
1、 李浩、刘敏:《新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7 第一版
2、 江伟、孙帮清:《当事人适格的识别》,载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3/10/28)
3、 邱联恭:《程序制度机能论》 三民书局 1992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