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近代中韩法制变革/后智钢(10)
结语
西学在东方的中国和韩国传播的历史背景相同,两国对西学接受的过程是痛苦而漫长,对西学的认识也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单照搬自然科学技术,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反应,直到对旧体制残阳夕照的失望而转向全盘接受制度框架外的西学。而作为政治体制重要构成的法律制度,同步经历了被动接受西方法学思想,到最终对西方法律体系的认知。这种由封建宗法法律制度向有缺陷的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转变,虽然有其残酷和痛苦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其进步一面,这就是西学东渐、东西法律文化冲撞的最终结果。
(注释)
(1) 林乐知:《中西关系略论》,申报馆代印1882版,p13)
(2) 张之洞:《劝学篇•• 外篇》
(3) 汤因比:《文明经受着考验》,p264
(4) 费赖之著,冯承钧译:《入华耶稣会士列传》,商务印书馆1938年,p42)
(5) 熊月之:《晚清西学东渐史概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5.1
(6) Chang His-tung, " The Earliest Phas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into
China (1820-1852)," The Yenching Journal of Social Studies, 5.1: 13 (July 1950): p. 14.
(7)(8)转引自王维俭《林则徐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考略》,中山大学学报1985。1
(9) E. Vattel, The Laws of Nations (New York 1796), p. 97.中译文见魏源,《海国图志》卷83。
(10) 《林则徐集·公牍》,中华书局,1963年,第126-127页。
(11) 李抱宏:《中美外交关系》,p30
(12)丁韪良:《万国公法》,译者序,第3页。
(13)(14)(15)《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7,第25-26页。
(16)潘玉田 陈永刚:《中西文献交流史》,北京图书馆出版社,p166
(17)(18)Martin, A Cycle of Cathay, p. 234,235
(19)《法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p639
(20)康有为:《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p302
(21)梁启超:《大同译书局叙例》,《时务报》42册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