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李恒(10)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6).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6.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42).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4).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6.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42).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8.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2.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8.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8).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9.
(16)论语•雍也篇[M].
(17)孟子•离娄上[M].
(18)春秋繁露•深察名号[M].
(19)老子•道德经[M].
(20)庄子•天下篇[M].
参考文献
[1] 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 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 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李龙主编.法理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 周叶中主编.宪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秦前红主编.新宪法学.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7] 周佑勇著.行政法原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8] 吕忠梅著.环境法新视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9] 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0] 王树义,黄莎.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法学评论,2005. 5.
[11] 郑少华.循环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社会模式及建构.中外法学,2005. 3.
[12] 黎华,刘超.试论环境法上的人.法学评论,2005. 4.
[13] 蔡守秋.环境法学理论的要点和意义.现代法学, 2001. 4.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