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经济法视野里国企治理模式“两权分离失灵”的探源与反思/刘大洪(10)

  但我们认为,改造为公司制之后的、民商法意义上的中国国企仍然不应照搬西方的公司法理论,仍然不适于采取两权分离之治理模式。为什么?因为,从理论的角度看,中国国企不具备西方实行两权分离的土壤,淮南淮北有别;从实证的角度看,中国国企的现状已经使“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这两个角度在前文已经分别详细论述过,故此处从略。

  
参考文献: 
  [1]刘大洪:《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258页。
  [2]李华振、刘卫华:《中国国企“两权分离”为何失灵?》,载《人民日报之中国经济快讯》2003年第37期。
  [3]李明良:《证券市场国有股权管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会商法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
  [4]彭万林、覃有土等:《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修订第3版,第267—268页。 
  [5]覃有土:《商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79页。
  [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56页。
  [7]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转引自彭万林、覃有土等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修订第3版,第269页。
  [8]彭万林、覃有土等:《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修订第3版,第268页。
  [9](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页。
  [10](波兰)W·布鲁斯、K·拉斯基:《从马克思到市场:社会主义对经济体制的求索》,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页。
  [11](美)H·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109页。
  [12](美)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页。
  [13](美)H·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7—98页。
  [14](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页。
  [15]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法学与经济学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337—342页。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