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腾永金:一位基层法官的调解生活/赵丽兴(2)

北城法庭坐落在北城镇老城的中心,一个独立的院子,一栋三层的小楼,虽然略显陈旧但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楼是开庭用的审判法庭,二、三楼是干警的办公室。小楼前面,是一个院子,红花绿树,和谐而安宁。

在与红塔区法院的赵副院长、当地司法所长等人的座谈中,腾永金坐在一张老式藤椅上,开始很少说话,侧着身子,静静地听,有一点沉默寡言的样子,但是当赵副院长让他介绍一下法庭的调解工作时,他的叙述完全打破了我们对他刚才的比较内向的性格印象。

谈到工作,腾永金娓娓而谈,简直就是如数家珍:“我们北城法庭管辖北城镇、小石桥乡两个乡镇的民事案件,辖区面积19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六万四千多,流动人口五千人左右。”

接着,腾永金把近五年来法庭的受理案件数量、案件类型、调解率等情况一一作了分析。他的分析生动而直观,通常他会用眼神与听众交流,看见你会心地点点头,他就继续往下讲,如果听众显得有些疑惑,他会停顿下来,重复解释一下,或者强调一下。这种循循善诱的表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是同行,很好沟通。如果是当事人,又不懂法,甚至外地当事人、少数民族,语言上还有一些障碍的话,就需要花更大的功夫”。座谈会后,腾永金这样解释。


二、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两名法官,一名书记员,每年近300件的案件数量,这还不包括参与当地的法制宣传、法制培训等大量工作。正是在这样整天“泡”在案件中,积极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司法保障,最终达到新农村的和谐,对腾永金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锻炼。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是宽敞的房屋和富裕的生活还不算,通过我们的工作,使新农村里面人人懂法,和谐、法治,这样才是我们期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腾永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回顾腾永金的调解生活,简直就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密不可分。

一边学习,一边摸索,通过多年的乡镇法庭工作经验,腾永金越来越感受到诉讼调解不仅需要法官有较高的法学理论素养,而且需要有丰富的审判工作经验,熟悉社情民意、民风民俗。为此,腾永金不仅注重在法庭内部,还积极在法庭之外下功夫,多管齐下,形成了一整套相关措施,为进一步做好用法律服务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他积极与村委会、学校、厂矿等方面协作,采取巡回审理,以案释法。每当法庭审理赡养、继承类型的典型案件时,他们就积极邀请村委会的有关人员旁听这些案件的审理。每月一次对各村的调解委员会成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法庭还会组织大家在一起吃顿饭,调解委员们和法官一边吃饭,一边谈谈庄稼的长势、家中的收成,其乐融融。遇到矛盾尖锐、影响较大的案件,腾永金还主动邀请当地司法所、村委会的干部参加配合,利用他们熟悉本地风俗习惯的优势,共同做庭外的调解疏导工作。良好的法律素质,广泛的群众基础,多方协调的方法技巧,给调解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


总共9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