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归责论基本构造的辨析/李哲(8)
注释:
① 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391页。
②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154页,第163—164页。
③ 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458页。
④ 同上,第464—467页。
⑤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4—67页。
⑥ 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395页。
⑦ 同上,第397页。
⑧ 陈赝方:《刑法上客观归责理论之目的与适用疑义》,载于《刑事科学》第43期,第80页。
⑨ 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398—399页。
⑩ 同上,第458页。
参考文献:
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王扬、丁芝华:《客观归责理论研究(当代刑法学前沿问题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安异:《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