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实务操作(下)/王瑜(7)
(二)冷静处理
在大型的国际展会上,国外企业如果发现知识产权侵权,一般有两种做法:由律师出具警告信或者由法院发出临时禁令。律师出具的警告信内容包括对具体侵权行为的描述,要求对方限期停止侵权的声明,惩罚条款等。同时,常常附律师费用帐单。中国展商如果接到此类警告信,首先要做两点判断,第一,是否存在展品侵权;第二,标的值定得是否过高,如果认为警告有理,标的值合适,可以签署警告信。被执行临时禁令的企业可以立刻委托律师前往法院,提出异议。对没收的侵权展品要求开具清单,并查看是否与被侵权展品吻合,以便作为今后提出诉讼的依据。
(三)避免冲突
2000年德国科隆五金展期间,参展中国企业与当地警察发生严重冲突,起因就源于一家中国企业的样本图片侵权。如果我们没有因为侵权而被处罚,却因为与警察发生冲突被抓,就非常不值当了,所以尽量避免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避免人员被拘留。
三、积极寻求,圆满解决
(一)聘请当地律师代理
国外的法律与国内不同,而且国外比国内更注重法律,需要必须要懂得国外法律的专业人士来处理。本所在德国慕尼黑有家合作律师事务所,该所主要做中国业务,慕尼黑一开展会该所就非常的忙碌,我国很多参展企业出现知识产权问题,就找到该所代理。
(二)选择和解方案
2005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设备展上,德国SEW认为杭州减速机厂等四家中国企业的参展产品侵犯其外观设计专利,向当地有关部门提起临时禁令,撤销了中方四企业的展位,并扣压了参展产品。德国为欧盟成员,临时禁令申请人的权利将延伸至欧盟各成员国,被提起临时禁令的企业将有可能与欧洲市场绝缘。该案引起了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的高度重视,在其牵头下,德方SEW与中方四企业坐上了和解的谈判席。经过多次的协商、沟通,对协议每一条款进行反复探讨和修改,最终历时长达一年的时间,德方SEW与我国企业达成满意的和解条款,并正式签定了和解协议。
(三)将损失降到最低
人是经济的动物,做任何事情都要从经济上考量成本是否大于收益以此权衡是否去做。企业更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对于在国外参展出现知识产权问题也应该好好权衡利与弊。如果我们不应对,意味着我们可能失去国外市场,应对的话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从眼前看来是得不偿失。从长远来讲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知识产权侵权指控,聘请当地律师为我们分析各种解决方案,各种方案都有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选择对我们损害最少的方案,以便我们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保护自己,避免遭受侵权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