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内容是如何的界定与划分的呢?/范剑虹
经济法内容是如何的界定与划分的呢?
范剑虹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法发源地是德国,许多国家也间接地受到德国经济法理论与立法的影响,而其内容与理论至今仍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参阅德国经济法的分类(1) ,笔者认为经济法内容在理论上应界定为三大部分:也即经济公法(oeffentliches Wirtschaftsrecht)、经济私法(Wirtschaftsprivatrecht)和经济程序法(Wirtschaftsverfahrensrecht)三大类。
第一部分的经济私法包括:商法、公司法(世界各国已将资合公司法等商事法的内容从商法典中另列出来)、知识产权法、劳动法、竞争法中的私法规范,尤其是规范有关反不正当竞争的条款。这也是德国经济私法的主流的分类。
第二部分的经济公法包括经济宪法(Wirtschaftsverfassungsrecht)、经济行政法(Wirtschaftsverwaltungsrecht)。
其中经济宪法(往往指狭义上的经济宪法)是具有法律上、社会历史上与经济学上的含义,但在法学论著上,经济宪法往往仅指法律上的狭义经济宪法,具体说,就是指在宪法或基本法中关于规范经济生活的规定。经济宪法往往体现出三条框架线,它们分别为:摒弃绝对的全面自由经济、摒弃绝对的全面计划经济的模式、维持最低贫困线(2) 。在此框架线中需规定政府的职能,比如,重视土地与生产资料的评估、防止滥用经济权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保护食品与日常消费品的流通、完善地区经济结构与整体经济平衡。经济宪法一方面必须保护经济自由权和平等权,另一方面还需为行使和监督私人经济权力过度而采取法律上的预防措施。
与各国一样,经济行政法(也即具体化的经济宪法)在法律上不仅具有大量的法规,而且还缺乏令人信服的分类与体系,不少是借助于判例。经济行政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中央银行法、税法、产业政策法、外汇管理法、卡特尔法(Kartellrecht)(也称反垄断法 (3))、政府的经济资助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保护法等等。对经济行政法还可以分普通经济行政法与特别经济行政法;这个是德国有别于法国的特色
第三部分的经济程序法包括经济诉讼、调介与仲裁,也包括非严格意义上的程序法,即冲突法。这些内容分别包含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4) 、商事仲裁法。
1、Gerhard Koebler, Juristisches Woerterbuch, Verlag Vahlen, Muechen 1979, S. 325. Herman Avenarius, Kleines Rechtswoeterbuch, Verlag Herder Freiburg, Bonn 1991, S. 599. Rolf Stober, Wirtschaftsverwaltungsrecht, 10.Aufl. Hamburg 1996.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