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石安洲(6)
4.个人携带易制毒化学品不符合品种、数量规定的,没收易制毒化学品,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5.对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对易制毒化学品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有应当许可而不许可、不应当许可而滥许可、不依法受理备案,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我国规制易制毒化学品法律法规的评价及展望
从整体上讲,当前我国法律对于易制毒化学品的法律规制已经初具规模,这样就使我们应对日益泛滥的毒品犯罪有了强大的法律依据,有助于全面打击犯罪,并切实贯彻“四禁并举”的禁毒方针,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法律位阶上的不平衡。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毒品犯罪形势来看,传统的毒品犯罪与新型的人工合成的毒品均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随着各国对毒品打击力度的加大,人工合成的毒品以其较强的适应性和便捷的生产途径使其逐步超越了传统的毒品犯罪,使其在最近几年呈现出急剧增加趋势,尤其是在化工原料生产大国。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化工原料生产国,加大对易制毒化学品的法律规制,无疑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加大对易制毒化学品的法律规制丝毫不亚于对毒品前体物,如罂粟幼苗等的法律规制。但是,事实表明,我国当前对罂粟幼苗等治安处罚规定在《治安处罚法》中,而易制毒化学品则规定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二者法律位阶上的差别势必导致其打击力度上的不平衡,因此,这一问题应当加以研究。
(二)刑罚与行政处罚衔接不是很明显。一般而言,作为法定犯,刑罚法规与行政处罚法的紧密结合是其基本的要求。就我国当前法律对易制毒化学品的法律规制中,其衔接不是很明显。《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39 条的走私制毒物品违法行为与《刑法》第350条的走私制毒物品罪衔接还算相对比较明显,但是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的治安违法行为与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就处于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位置上,这主要表现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将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的行为仅仅规定在一个小项中,即第40条第一款第六项,这是一个很不起眼,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位置,由此可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对此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