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中国司法改革研究述评/韦群林(10)

作为和平时期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司法,在解决社会争议、钝化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传送社会正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中国司法改革的理论研究对于有效率的司法公正实践的意义不言而喻。应在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研究,并通过学科构建等有效知识管理的方式充分传播、运用研究成果,为在中国构建及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作出贡献(韦群林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剽窃必纠)。

参考文献

[1] 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J].法学研究,2000(5)。
[2] 莫湘益.“司法”之概念辨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10-112。
[3] 孙万胜.司法权的法理之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4。
[4] 胡夏冰.司法权:性质与构成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235-266。
[5] 谭世贵.司法独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88-104。
[6] 龚祥瑞。关于司法独立的理解和适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03):75-81。
[7] 谭世贵.论司法独立[J].政法论坛,1997(1)。
[8] 公丕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司法改革[J].法律科学,2004(1):3-11。
[9] 陈兴良.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10] 崔敏.研究国际司法准则 推进中国司法改革[J].政法论坛,1999(1):126-127。
[11] 郭道晖.司法改革与司法理念的革新(下)[J].江海学刊,2001(5)。
[12] 谭世贵,饶晓红.论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架构[J].诉讼法论丛,2001(6):18-38。
[13] 龙宗智.论司法改革中的相对合理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2):130-140。
[14] 程竹汝,卫绒娥.价值•制度•角色——系统论视野中的现代司法结构形态[J].学习与探索,2002(2):26-31。
[15] 汪建成,孙员.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J].法学评论,2001(4);严励.司法权威探论[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4):48-57。
[16] 蒋晓铃.浅议我国司法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2):176-180。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