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体改革才是社会改革的核心/赵圣寅(9)
企业亏扭亏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最终势必要触及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问题。产权管理制度的改革涉及到许多方面,不仅仅是靠企业自己努力就能解决了的,它涉及到整个体制如何改的问题。扭亏如果不切中产权这个核心问题,就问题说问题,我看难以解决。
企业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我们过去能改的基本都改了,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能做得只剩下对旧体制的彻底改变。决不能口头上承认市场经济,实际上还是计划经济那一套。我们解决问题的对策,除了抓住机遇外,就是领导部门要下决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否则我们要付出更长时间、更大代价才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如果仍把国家所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标志,那是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不能再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之,扭亏问题的关键是体制改革,而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1993年2月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不是‘热’与‘不热’的问题,而是‘改’与‘不改’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讲,改革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而各个大大小小的“宝塔”层次里需要的就是这种行政经济,当官者养尊处优、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有人俸伺;黎民百姓的生老病残无人过问,忠诚老实人的生活日况愈下,坐受物价上涨之苦。
因此,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统一认识,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下决心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党政机构进行改革。综合经济部门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加强宏观调控上来。撤开某些专业经济部门和职能交叉重复或业务相近的机构,大幅度裁减非常设机构。”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当代的危机,既沉积于历史,又起因于现实,既流布于心理、自然、社会各个领域,又纵深于现象、生成、结构学各种层次。真正深刻的改革开放,不能仅停留在某些政策的改变和体制的非常规修修补补表层上,而必须以观念的改革和思想解放为先导。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1993年2月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结构》中专文:政治文明,一是民主建设;二是体制建设,改革政体;三是法治建设。
政体改革,最关键、最重要的在于改革我国的权力机构,从而改革我国的社会结构。结构不变,纵然全部换上好人选,仍难免人变质、路回头、重蹈覆辙;纵然有完善的制度,只缺相应科学的结构,制度仍将变成一具不能自动的木偶。这是因为,权力是信息,制度是信息通道,结构是通道的联结网。因此,体制改革,与其“扬汤止沸”步入“釜底抽薪”。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