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体制的顽固毒瘤——防止刑讯逼供的思想保障和制度保证/刘修辉(12)
[2]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3] 何家弘. “口供情结”与“刑讯逼供”(法治论苑)[J/OL]
http://www.people.com.cn/shelunku/fzly1999/a147.html
[4][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5] 何家弘. “口供情结”与“刑讯逼供”(法治论苑)[J/OL] http://www.people.com.cn/shelunku/fzly1999/a147.html
[6]陈光中.沉默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7] 张大奎. 叶县冤案始末[J].律师与法制,1998,(9).
[8]1998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
[9] [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10] [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11]周国均.关于严禁刑讯逼供的几个问题[C].诉讼法论丛第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
[1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3]刘善春.诉讼证据规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14]宋英辉.关于搜查、扣押的证据物的排除之比较[J].政法论坛,1997,(1).
总共1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