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电子邮件相关法律问题探析/赵丽梅(8)
电子邮件使用不当会给用户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和经济上的损失,而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更是防不胜防。例如员工通过电子邮件泄漏企业商业秘密;国外一些不法人员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国际性的“西非诈骗”,③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为逃避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纷纷“另辟蹊径”,通过国际互联网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在网上公开贩卖走私货物。④电子邮件亦已成为传播电脑病毒的主要媒介,由国际计算机安全协会公布的“2000年病毒传播趋势报告”显示,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由1998年的32%、1999年的56%大幅增长为2000年的87%。⑤应该认识到,虽然现有法律并未将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直接列入规制范围之内,但与传统违法犯罪相比,只不过方式有了变化,并不改变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同样可以扩展适用现有的《刑法》等法律进行规制。
(五)转发电子邮件
转发电子邮件是网络上常见的一种行为,很少有人转发邮件时会想到这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前不久我国台湾一知名企业的员工因对外转发公司董事长发给员工的电子邮件而遭解雇,①还有一名男子因转发一份以中正纪念堂为背景的裸女照而被警方起诉,一时间与转发电子邮件相关的法律问题引起媒体和业界的极大关注。
转发的电子邮件就其内容来看大致包括转发色情淫秽图片或文字、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转发企业内部资料、转发笑话、评论或优美文章等。②转发的邮件类型不同,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不同,以下分项简述。
与经营色情网站或利用网络作为色情媒介的犯罪行为不同,转发色情淫秽图片文字的行为人其目的大多并非为了营利,一般只不过单纯提供给他人观赏娱乐,但以电子邮件转发淫秽图文,同样可以构成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的事实,进而可能触犯刑法的規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已经将这种行为明确规定为十五种互联网犯罪行为之一。
网络上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对他人的造谣、诽谤居多,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往往会一传十、十传百,造成损害后果扩大的恶劣影响,构成对他人名誉或商誉的侵害,甚至产生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由于刑法明确规定,即使谣言不是由行为人首先发布,行为人在收到谣言后将其传播出去也可能构成犯罪。因此对许多接收到邮件后不求证内容真伪就将之转发出去的网友来说,应多加注意。
员工在企业内部网络上相互转发电子邮件是极为常见之事,有些邮件甚至从内部网络传播到因特网上,如知名企业家给员工的电子邮件就经常在网络上传播,甚至被当成企业管理的参考文章。但若该电子邮件泄漏了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损害企业形象、影响公司经营业务等,则转发人有触犯法律之虞,更不要说会丢失工作,因为此种情形已违反了企业内部的劳动纪律与规则。


总共1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