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有用的书,找最适合的工作──寄语中国法律未来之星/王思鲁(11)
同时,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应当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做到学历和能力的统一。当你具备足够强的能力的时候,找工作从来都不是问题。
现在很多人出来工作以后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觉得只要已经完成学历了,所学的东西已经可以够用了。现在微软公司在招聘员工时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学习能力,也就是说有了学历以后仍然要坚持每天看书和思考,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来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就拿法学专业来说,我总结自己的学习经历,我认为法学专业的学习是分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很肤浅的阶段,觉得法律很简单,自己基本上都弄懂了;等到学习法律较长一段时间以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即迷茫阶段,感觉自己懂了一些,但也有很多不明白,学习起来没有头绪;等到第三个阶段时,自己掌握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在自己的头脑里都一清二楚,并且可以将自己所学融会贯通,在实践中为自己所用。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知识变成能力,而不仅仅是一张文凭。而这样的一种能力,在我们的整个人生历程中是最重要的。要知道,社会在急剧变化中,现在一些看似稳定的东西,若干时间后都可能会变得不稳定。惟有能力,你所拥有的能力才是你一生的财富,是它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2、准确定位,迎接如鱼得水的职业和岗位。
我们在找工作时,最好第一份工作就要找准。现在很多毕业生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在找工作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如果不行再换工作。这不仅是求职者个人心态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道德问题,即以一种不道德的态度对待用人单位提供给你的工作机会。并且对个人而言,这样你会走很多弯路,影响自身的发展,对单位也会造成损害,两败俱伤。据媒体统计,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到一年就跳槽的占70%,这说明求职者没有责任心和道德感而用人单位也会对求职者没有信任感。如果这样长久下去,应聘者不会不把用人单位当“人”看,用人单位自然也不会把应聘者当“人”看。现在用人市场上已经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声明不招收应届毕业生,甚至还有些行业对某些恶意频繁跳槽的应届毕业生进行集体“封杀”。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一方面,企业需要吸收新鲜的血液来发展业务,但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能够相对稳定地工作的求职者,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曾经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只能如同其它失业者一样在街头游荡。这不仅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就此继续恶性发展下去,还有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成为社会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出现学生暴动,引起社会秩序的紊乱。因此,学生要学会准确定位,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计划,包括相应的长期计划。
总共1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