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人民调解组织结构体系初探/李志刚(8)
(4)加强人民调解教材体系建设。各级教育机构和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人民调解教材体系建设。人民调解教材体系主要可分为七类:一是调解类,主要包括调解学、人民调解概论、谈判学、口才学等;二是政治类,主要包括政治学、中共党史、政策学等;三是哲学类,主要包括中国哲学史、伦理学、普通逻辑学等;四是法律类,主要包括法理学、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中国民法史、宪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行政法学、劳动法学、证据法学、国际私法、经济法学、消费者法学、房地产法学等;五是心理学类,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法律心理学(或司法心理学)、调解心理学等;六是社会学类,主要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七是选修类,如法医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治安管理、产品质量法、立法学、法律逻辑学、物业管理、档案管理等。有些科目的教材可以使用现行教材;有些科目的教材,可能需要研究、重编,如调解学、调解心理学、人民调解概论、谈判学等。
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调解组织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我们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人民调解立法建设,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促进人民调解事业上新台阶,为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营造平安、稳定、祥和的社会和谐氛围。


注释:
[1] 本文所称的“调解组织”,是指除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之外的调解组织,它包含了人民调解组织。
[2] 此处的“调解机制”,是指除司法调解机制、行政调解机制之外的其他调解机制。
[3]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意见》,2002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5年过去了,随着人民调解工作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统计数据应该还有所增加。
[4] 参见第二届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副秘书长李冰:《第二届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工作报告》(2007年11月28日),《人民调解》杂志2008年第1期(总第193期)第15页。
[5]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建议稿(摘录)》在香港被评选为“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国际金奖”,并被香港世界文献出版社收入《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文献》一书。


参考文献:
[1] 《郝赤勇在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7年11月28日),《人民调解》杂志2008年第1期(总第193期)。


总共9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