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对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的理性思辨/刘跃挺(8)
注释:
① 参见德国宪法第103、104条;日本宪法第31、32条。
② 参见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页
③ 参见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58页
④ 参见余振华著《刑法违法性理论》,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9页
⑤ 参见余振华著《刑法违法性理论》,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9页
⑥参见(日)佐伯千仞《刑法违法性理论》,东京有斐阁1974年版,第60页
⑦参见余振华著《刑法违法性理论》,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28页
⑧参见余振华著《刑法违法性理论》,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28、29、30页
⑨参见(日)川端博,余振华(译).刑法总论二十五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152页
⑽命令规范是针对于一些有可能从事某种行为的人,换言之,每个人都有成为该类人的可能性,即命令范是针对于一般人的,具有客观性。对于具体的人而言,这种命令规范就转换为了只针对具体人本身的现实的义务规范,具有主观性。
⑾参见余振华著《刑法违法性理论》,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78、79、80页
⑿参见甘添贵著《刑法之重要理念》,台北瑞兴出版社1996年版;林山田著《刑法通论》,台湾大学图书馆印2005年第9版。
⒀参见林山田著《刑法通论》,台湾大学图书馆印2005年第9版,第295、296页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96.
[2]蔡圣伟.评2005年关于不能未遂的修法——兼论刑法上行为规范与制裁规范的区别[J].政治大学法学评论,(91):344.
[3]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95.
[4]余振华.刑法违法性理论[M].台北: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6.
[5]余振华.刑法违法性理论[M].台北: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12.
[6]余振华.刑法违法性理论[M].台北: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13.
[7]余振华.刑法违法性理论[M].台北: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22.
[8]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6.
[9]余振华.刑法违法性理论[M].台北: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23.


总共9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