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基本权利限制理论重述/何云笑(10)
(三)比例原则
鉴于公益原则之不确定性及法律保留原则之自身局限性,由此限制基本权利再出现了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实以考量宪法及法律限制人民基本权利之程度性问题。究其本身并不是单一之概念,其中包括了三个子概念:妥当性、必要性及均衡性原则。对法律(广义上)限制人民基本权利,有进一步实质量化之分析。对保障人民之法益,特别是对抽象之基本权利,实效性较大。另外,其可视为法律简释之标准——以制止公权力滥用侵犯基本权利之虞。更可作为司法审查之标准,对限制基本权利之法律是否合宪,确为一基本利益衡量之办法。宪法实践中,对公益限制基本权利之操作难度极大,主要基于对公益认定之不确定性,比例原则虽不能完满解决这一问题,然对立法时利益之衡量、裁判时利益之裁量,皆有重要指引作用。其将空洞之权利理论,落实到可以量化之具体法益上,是为法治之功业。
仅从狭义上,比例原则就是指均衡性原则。质言之,法律或法定行为在对基本权利进行限制时,其手段与程度必须合乎一定比例,即在合法性之基础上保持合理性。比例原则亦为司法审查之重要手段,一旦公民对基本权利被限制提起违宪诉请,法院就能根据法益之比例衡量进行裁判。
(1)妥当性原则意为限制基本权利必须有合法之目的,即只能出于公共利益及合法私益(位阶较高之基本权利法益)考量。若超出此两者,则明显违宪,必须予以禁止。当有多种限制的措施时,仅得选取可达到所欲求目的之方法而为之。[14]
(2)必要性原则基于妥当性原则之合法性前提,在所有限制基本权利方式中,选取对基本权利最少限制或侵害之方法。或者在不违反法律及与之追求之目的状况下,立法者选择对人民权利侵害最轻之方法。当然,限制肯定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必要性原则力图将“副作用”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大可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3)均衡性原则亦称狭义之比例原则,可以称为真正的比例考量手段。此原则从具体法益比较出发,将限制基本权利之立法或行为,与公民基本权利进行利益比较衡量,继而使限制基本权利合理化。其意旨在于禁止过分限制基本权利,将含糊抽象之内容,尽可能得以量化——法益比较,兼顾公益与私益,从全局着眼,尤为司法审查之重要工具。
比例原则作为基本权利限制之三大主要原则,其实践意义不言而喻。大至可追溯到英国大宪章之规定——人民不得因为轻罪而受到重罚,故可谓历史长久。在宪法层面,比例原则突破了抽象的规范理论,将利益衡量带到了宪法实践,尤其对宪法司法化,起了积极促进作用。违宪审查时,运用比例原则,则对公民基本权利落实保护,更具有现实意义。对立法之目的性(必要性)与均衡性之审查,以及对行政权力以公益限制或侵犯基本权利行为之审查,皆为该原则处理之具体功能。


总共2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