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劳动法立法现状及完善/王欣然(27)
⑸损害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给中国政府在国际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地方政府为获得完成吸引外资外商任务的不正确导向影响,中国地方政府充分地利用了劳动立法的缺陷,不惜牺牲中国劳动者的利益,尤其是1.2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以至于有西方评论家惊呼:中国正在摧毁资本主义!显然,他并不是惊奇于中国的所谓竞争力,而是惊奇于我们竟然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逾越现代资本主义的伦理底线,向着野蛮、冷酷的原始资本主义时代倒退。对这个结论,只需要看一看中国工厂中远远高于正常水平的工伤死亡率、远远超过正常水平的工作时间,我们就丝毫也不会怀疑了。或许,正是凭借这种野蛮的力量,
(51)引自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5/Jun/884552.htm《农民工维权成本调查:追讨1千亿欠薪需3千亿成本》
我们才能让它的老牌资本主义对手们不寒而栗。然而,野蛮的力量毕竟是野蛮的,它不可能与文明的力量做长久的赛跑(52)。
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事实上已经由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家,而且是一个逾越现代资本主义伦理底线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4、对国家经济的危害
⑴危及中国“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方针。
作为一个以劳动密集型立国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我们在享受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众多消费品,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及整个国家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大约有一亿左右的农民工正像克鲁格曼所说的“靠汗水,在勤勤勉勉地劳动”。如果说25年前我们需要运用丰富的劳动力完成现代化所需的原始积累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告别这种方式实现人的“现代化”。死守廉价劳动力优势已经开始阻碍社会的发展。因为劳动力太廉价,厂家没有更新技术、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冲动。新技术固然节省人力,却需要投资,而投资充满风险。博弈的结果是“买设备的钱,还不如用来多雇几个工人合算”。一些国际经济界人士已经指出,中国正在陷入一个低技术的陷阱。技术改造在廉价劳动力面前被“理性”地舍弃。但
最令人担心的并不在此。一些企业视“廉价劳动力”为竞争的不二法则,对劳工的基本权利严重的忽视。他们把民工当成“自然资源”,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人一旦被解雇或“提前退休”,就意味着他们跟企业已经没有一点关系。而这无疑加快了现有劳动力大军的“折旧率”。出于当地GDP的考虑,政府也会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沉默(53)。
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正在不断得到印证。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劳动淘汰率—→低工资。现在迫切需要的是要有一种力量打破这种循环,在目前的条件下政府是最为有力的。我们可以看看日本的经验。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战后经济起飞主要靠的是廉价、肯干、守纪律的劳动力。但60年代初,日本主动放弃这一优势,寻求高工资、高福利、高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战略。这不仅使日本在经济上与欧美比肩后仍然有巨大的发展后劲儿,而且在进入人口老龄化之后,仍然维持着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赞叹因为“放弃”而成功的人士,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在生活
总共3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