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走私犯罪及预防与控制对策/杜业涛(5)
(二)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1.偷逃国家税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纵观历史,无论是哪一类国家,税收无不是国家最有力的财政工具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关税是税收的一种,关税直接缴入国库,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走私所带来的国家税收损失是非常严重的。据统计,1997年海关共查获走私案件1446起,追缉被偷逃的税款总额为14.85亿元;未被查获的偷逃税款,以经验估算,至少在此数额的一倍以上。走私行为偷逃国家税收,其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国家失去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使国家资源落入不法之徒的腰包,最终导致综合国力羸弱。二是使国家对进出口物资陷于失控状态,使关税调节对外贸易的功能失去作用。
2.破坏市场秩序。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基础。走私进口的物品在市场上销售,其价格相对于正常进口的物品会低很多,不仅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利益,而且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同时,将国内货物﹑物品走私出境,还会严重影响其他外贸经营者的正当权利,影响我国商品在其他国家的声誉,破坏对外贸易秩序。
3.危害民族工业,破坏经济建设。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民族工业的巩固和发展,是一个国家政治独立,民族进步的经济基础。走私活动逃避海关监管,大量走私私货物品进入国内,会冲击国内市场,夺去国产工业品市场,使国内工业产品卖不出去,导致国内民族工业的萎缩,给国家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企业改革之时,走私活动的泛滥,大大增加了企业改革的困难,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 危害社会治安。
1.败坏社会风气,毒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一方面,走私犯罪腐蚀人们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滋生腐败现象,走私的暴利使很多人去铤而走险;另一方面,走私毒害人们的心灵,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淫秽物品,毒品的走私不断侵蚀我国沿海和边境地区,并逐渐深入到内陆,其对社会风气的毒化作用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2.引发其它刑事犯罪。走私犯罪往往形成犯罪集团和组织,犯罪集团之间为了霸占市场,经常各霸一方,火并事件时有发生。毒品,淫秽物品屡禁不止,容易诱发性犯罪﹑暴力犯罪﹑嫖娼﹑卖淫﹑吸毒等一系列犯罪活动。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正在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由沿海扩展到内陆,并波及到边远山区,破坏社会稳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四.走私犯罪的控制对策
(一)走私犯罪案件的线索来源
走私案件不同于杀人,盗窃等其它刑事案件,走私案件一般不存在可供勘查的犯罪现场,因此,情报工作对走私案件的发现和侦破显得尤为重要。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