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我国国企MBO制度缺陷与对策研究/江泽利(15)
自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不管好的和坏的国企,几乎都是通过MBO进行了私有化。到2002年底,中国市县一级的16万家国有企业已经基本通过管理层收购方式私有化完毕,剩下的只是几千家地方和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然而,这些大型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仍有10万亿元之巨。国有资产70%以上仍然集中在这些大型国有企业之中。
这一阶段,我国县市一级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是在1998年至2001年这三四年间国有企业效益不好的情况下进行的。
2.1.3 我国MBO的快速推进阶段(2002——2004年)
2002年以后,大部分国有企业度过了经济困难期,企业效益开始好转,企业利润开始大幅上升。到了2003年,国有企业的利润已经相当可观。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却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造——MBO革命。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运动从市县级的中小企业转入中央级和地市级的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企业的资产规模都与以前的中小国有企业有可同日而语。
对大型国企的改革首先是剥离资产,又名“主辅分离”。例如青岛海信集团将其所拥有的海信大酒店卖给洁神洗涤公司,更名为洁神大酒店,海信购物广场则实现了管理层收购,海信集团33%的控股降为3%的参股。有些企业先进行“主辅分离”,然后再对其企业资产主干进行MBO改造。2002年11月,在武汉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工作会议上,原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指出:“主辅分离将是国有企业最后的晚餐,希望国有企业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会后,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其主要内容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并可享受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在这一精神鼓舞下,2003年,全国各地开始了国企产权改革的最后冲刺。在这一年,西安市宣布先出售资产总额为80亿元的60家国企,下一步挂牌出售500亿元的市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重庆市加紧起草《重庆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准备用3至5年的时间将1000亿元国有资产全部变现。深圳市在2002年8月对5家大型国有企业成功实现国际招标后,2003年又推出第二批约50家国企进行国际招标。2003年3月,青岛市明确提出将全面实施“321国有资产重组工程”,即在这一年里,将有1/3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1/2左右的国有中型企业要进行经营者或经理层持股的MBO改制,国有股降至参股或者退出地位。全部国有小企业退出国有资本。这是一波大规模的私有化,中国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最大的不同是: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隐蔽的私有化改革。


总共37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