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我国国企MBO制度缺陷与对策研究/江泽利(8)
3.1.1 有关MBO的法律规范 19
3.1.2 有关MBO的条例、条令及部门规章 21
3.1.3 有关MBO的其他政策性规定 21
3.2 中外MBO理论对比 22
3.2.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MBO理论综述 22
3.2.2 我国MBO理论综述 24
3.3 我国MBO制度缺陷 25
3.3.1 国有企业MBO制度中的漏洞 25
3.3.2 国有企业MBO制度限制与障碍 27

第4章 完善我国MBO理论和制度的几点建议 29
4.1 加强国有企业MBO理论研究,保障制度有效供给 29
4.2 有选择地限制国有企业实施MBO 30
4.3 对实施MBO的管理者实行资格认定 32
4.3.1 给予管理者以自然人身份进行收购提供制度方便 32
4.3.2 明确对管理者以职工持股会形式或者工会的形式进行收购的态度 32
4.3.3 为管理者以新设公司作为收购主体提供制度保障 32
4.3.4 鼓励管理者委托信托公司实施收购 33
4.3.5 建议不对MBO收购份额作硬性规定 33
4.4 建议拓宽国有企业MBO融资渠道 33
4.5 引进竞价机制,确保定价公允 35
4.5.1 通过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定价规则 35
4.5.2 引入第三方参与竞价收购,将国有股权转让给出价最高的收购方 35
4.5.3 加强对管理者收购行为的审计监督,严惩违法乱纪行为 36
4.6.强化管理者实施收购的信息披露义务 37
4.6.1 在MBO过程中强化信息披露是现实需求 37
4.6.2 在MBO收购过程中强化信息披露是法律经济学的要求 37
4.6.3 在MBO中过程中强化信息披露也应成为法定义务 38
4.7.引用激励机制,确保管理者能“说实话” 38

结 束 语 40

参考文献 41
致 谢 42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至今已有近3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管理者收购(MBO)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措施之一,为完善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MBO不同,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收购(MBO)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总共37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