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莫斯科上空的红旗是怎样陨落的--苏联解体10周年的回顾/张之峰(20)
(4) 主张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戈尔巴乔夫认为,目前国家所有制“垄断性的独占性的统治”是造成经济危机状况的主要原因和摆脱这种危机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在目前这种所有制的形式下,所有制是行政命令体制的基础,“这种体制束缚我们整个社会,不打破这种体制,国家根本不可能复兴和革新”。因此,戈认为,“主要而刻不容缓的任务是通过财产非国有化,取消垄断,全面改革所有制关系,实现所有制私有化”,“为了形成自由商品生产者这个市场经济的最重要因素,需要尽快把大部分企业从国家包办下解放出来,实行私有化”。
需要指出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其理论基础是抽象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多年来,戈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新面貌就是社会主义的人的面貌”,“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社会主义理想中主要的东西是“人本身,人的需求、利益,人的活生生的生活。”戈认为,“俄国1917年革命是法国大革命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的回声,同时也是实际实现这些崇高理想的大胆尝试”;社会主义所要建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就是要“使人逐渐变成为目的,而不是手段”,要“保证整个社会制度面向人的转折”。戈认为,这种社会结构的人道主义化“符合博爱的要求或道德至高无上的要求”。过去,“为了虚构的集体主义精神,忽视了人的个性,阻碍了个性的发展,在大众优于个体的借口下大大缩小了自由的合理界限,阉割了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人道主义的本质。”为此,戈提出要通过改革,“克服人与所有制、与生产资料、与政治进程、与政权、与文化的疏远(即异化)现象,”而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充分地提示我们的制度在各个决定性方面,即经济方面、社会政治方面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戈提出,“实现改革的主要标准是:全面充实人权,提高苏联人的社会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作如下归纳:它是一个以“核时代”为前提,以战争不再是政治的继续为“出发点原则”,以“全人类价值观优先”为核心,以“人道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为理论支撑和先行手段,以“多党制”、“私有化”为政治、经济改革的纲领,以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一体化”世界为目标的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三)“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背叛,是社会民主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
首先,它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抹煞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私有制最终将无法容纳其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必然趋于激化,这就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并逐步过渡到消灭一切阶级和剥削现象的社会即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后宣布:“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总共3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