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中译本的再次评注/宋飞(9)
(八)从中译本第424页开始看。对注释2,阿利奥维斯塔(也作阿里奥维斯图,Ariovistus),日耳曼苏比(Suebi)国王,条顿人首领,前58年前后活跃。是日耳曼大将,骁勇善战,但过于狂傲野蛮。狂傲自大使他无缘认识到和平技艺与自由德性对于政治统治的重大意义。他攻陷高卢之后,以严酷暴政施加于被征服者,招惹众怒。高卢人民忍无可忍,派信使到罗马祈请外援,此正合罗马的帝国征服计划,凯撒因此以“解放者”的身份进军高卢,在公元前58年摧毁了阿里奥维斯图(debellare superbos),并继而在高卢土地上植入罗马的自由政治理念,高卢因此走出了日耳曼人的丛林暴政,但却走进了罗马的帝国版图。从中译本第432页开始看。对注释2,波埃提俄斯,通常译作波伊提乌(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约480-524或525),是古罗马晚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著作译成拉丁语。约在520以后因通敌罪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哲学的慰籍》。 他以柏拉图思想为依据,认为善主宰宇宙。该书还附有托马斯•阿奎那的注释,并由15世纪纽伦堡最著名的印刷商安东•科伯格于1495年刊印出版。 在东哥特王国的宫廷中,出了公元6世纪欧洲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波伊提乌(Boethius)。他身为大臣,又是元老院议员,但是晚岁被国王监禁,后来被处决。在狱中,他写下了传世之作《哲学的慰藉》(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此书以对话体写成,对话的双方是波伊提乌本人和“哲学”,他自己的话用散文,“哲学”发言则用诗体。这本书名声很大,被誉为“宝典”,波伊提乌本人也常被人世推崇为虔诚的基督徒,甚至视为类似教父那样的人物;还有一些论述“三位一体”之类的神学著作也被归于他的名下(皆为伪托)。但是《哲学的慰藉》一书的基调却是“非基督教的”,里面有着泛神论之类的思想。 在那个时代大部分学者看来,星占学是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波伊提乌在《哲学的慰藉》中也不例外。他认为行星的运行是由“不朽的神意”所操控的,而从恒星的天球运动中,可以演绎出尘世的事务。他还赞同柏拉图的见解,认为每个行星有着自己对应的音阶,构成“天球的音乐”,显示出宇宙的和谐。书中也有一些推算天球运行的细节,绘有一些在星占书中常见的示意图——不过这些内容并未为天文学增加任何新知识。曾把欧几里得的著作译成拉丁文的主要译者,是来自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的一名罗马议员波伊提乌,罗马时代《读者文摘》编辑一类的人物。波伊提乌摘编了欧几里得的一些著作,创造了一种适于学生准备进行多种选择测试的处理方式。至今,他的译本可以用“欧几里得的替身”这样的标题:或在电视上发布恳求观众拨打免费电话“800—书中没有证明”的广告来推销。但是,在波伊提乌的时代,他的书竟然是一本权威性著作。 波伊提乌仅仅给出一些定义与定理,还设法寻求形式上直接代替精确结果的一些近似式,而这还算好。在另一些场合,他简直愚蠢得出现错误。对于波伊提乌曲解希腊人的思想,他没有受到严厉批评、迫害,没有为生死攸关而焦虑,也没有受到中世纪时期知识分子通常所遭遇到的刑罚折磨。但他还是由于卷入政治旋涡而身败名裂,524年,他由于与东罗马国王有“叛逆性的接触”而被斩首。否则,他还会使数学理论受到损害。从中译本第443页开始看。对注释1,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PhilipoV,公元前231—179),公元前214年与迦太基汉尼拔结盟,对付罗马及希腊各城邦.因此罗马与希腊各城邦结盟。公元前197年被罗马人打败。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对此人介绍较多;对注释2,弗拉米尼(Gaius Flaminius),罗马执政官,前217年在对汉尼拔的特拉西梅诺湖战役中阵亡;对注释3,阿奇达慕斯,也译为阿奇达姆斯(Archidamus),宙西达姆斯之子,斯巴达国王,伯里克利的朋友。公元前431年,他率领同盟军首次入侵阿提卡,但是在奥诺城镇久攻不下,贻误了战机,使得雅典人把乡下的财产进行了转移,之后进兵阿卡奈,但雅典人并不迎战,他只好撤退。公元前430年夏,他再次入侵阿提卡,蹂躏了整个地区。公元前429年,他率领同盟者入侵普拉提亚,但是久攻不下。公元前428年夏,他第三次入侵阿提卡,同往常一样,没能取得太大收效。尽管前十年的战争通常称为“阿奇达姆斯”战争,事实上以睿智温和著称的他并不主张与雅典人全面开战。从中译本第450页开始看。对注释2,弗洛鲁斯,通常译为弗罗鲁斯(Lucius Annaeus Florus), 约公元74年生于阿非利加,约150年卒,,罗马帝国时期史学家、演说家、诗人。他著有《罗马史纲要》,许多学者认为其摘自李维,在中世纪流传广泛,但自近代以来受到许多史学家的批判,几近销声匿迹;对注释3,阿基拉斯(Archelaus),圣经通常译为“亚基老”。 从中译本第453页开始看。对注释1,西西温的阿拉图斯,辞海译为“西息昂的亚拉图(前271—前213)”,他是古希腊亚加亚联盟统帅,前245年率领希腊各邦对抗马其顿。从中译本第490页开始看。对注释5,布拉西德,通常译为伯拉西达,斯巴达名将,公元前424年被派往马其顿。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他争取了很多希腊城邦加入斯巴达一边,突袭并占领了安菲波里斯,后来在与雅典援军的战斗中阵亡;对注释6,贝利萨留(Belisarius)(约505~565)古代罗马军事家,拜占廷帝国统帅。生于色雷斯的日耳曼尼,565年3月13日卒于君士坦丁堡。527~531年,参加同波斯的战争。529年被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擢为近卫军长官。530年任达拉总督,大败波斯军,一举成名。532年1月,镇压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博得皇帝信任。534年灭汪达尔- 阿兰王国,获执政官尊号。535~540年,指挥对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的战争。536年12月16日攻入罗马,540年占领拉文纳,俘东哥特王。东哥特人欲立他为王,贝利萨留拒不接受。因功高震主,家资巨万,为查士丁尼一世所忌而失宠。540年末,被从意大利召回,翌年被派往东部同波斯作战。后因东哥特人再起,544年再度受命前往意大利;因作战劳师无功,于548年被罢官召回。559年匈奴残部兵临君士坦丁堡,贝利萨留一度复出。562年被控参与谋反,抄家入狱,未几获释。贝利萨留勇武能战,善于用兵,特别是海军。作战时,常用海军围而不攻,通过外交或计谋不战而胜,竭力避免同敌人正面决战。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