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劳动教养制度改革与我国法律制裁体系的完善/赵培荣(13)
2.3.2 劳动教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劳动教养制度创建初期,由于它具有教育改造,安置就业的性质,其执行模式还是有别于劳改模式(即监禁模式)的,但后来随着劳动教养性质和收容对象的变化,作为限制或剥夺公民自由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行政处罚措施”,其执行模式逐渐混同于劳改执行模式,同时,由于劳动教养长期附属于劳动改造机关的领导,使劳动教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成了“二劳改”。在实践中,劳动教养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一直沿袭监狱的封闭管理模式,除了没有电网和武警看押外,在教育、管理、劳动等方面和刑罚执行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严格、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劳动教养执行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吃拿卡要、打骂体罚、玩忽职守成为系统中的三大顽症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劳动教养人员逃跑、所内发案、非正常死亡和重大生产责任事故时有发生;所外执行和所外就医把关不严;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延减教期随意性大;所内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陈旧简单,针对性差;劳动教养人员解教释放后的安置帮教落实不到位,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多进宫劳动教养人员比例逐年升高;劳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实践中被异化为惩罚劳动教养人员和创造经济效益的手段,并走向没有生产项目,劳动教养人员长期坐吃闲饭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劳动教养人员长期超时超体力劳动,忽视管理教育两个极端,等等。
以上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挽救质量,影响了劳动教养工作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劳动教养工作的社会形象,加剧了劳动教养的合法性合理性危机,使得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3. 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司法部及全国各劳动教养工作单位加大了对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探索力度,劳动教养工作的特色也逐渐显现出来。在管理上,单一的封闭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三种管理模式,在分级处遇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劳动教养特色的开放处遇模式;在教育上,探索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并吸收借鉴社会学校的办学经验,试验学分制,探索教育矫治质量评价体系等先进教育形式,同时开始对劳动教养人员提供法律服务;在生产劳动上,以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习艺劳动为主要特征,着眼于解教就业;随着吸毒劳动教养人员的增加,开始了劳动教养戒毒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以上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尽管由于受到劳动教养强制执行的封闭性条件限制和场所安全稳定的压力,使总体上的变更和创新的幅度还不是很大,但仍旧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劳动教养制度的变革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


总共2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