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研究
编号:100228
书名: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研究
作者:白银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25-8-1
入库时间:2025-9-6
定价:58元
[图书内容简介]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是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前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要介绍个人信用信息与信息隐私的动态交叉关系;着力分析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侵害的三阶段样态;重点剖析传统隐私保护范式的理论和实践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通过优化个人信用信息隐私权责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的双重路径,实现个人信用信息隐私利用与保护的平衡。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一、国内外现有研究综述
二、问题提出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个人信用信息与信息隐私的关系
第一节 个人信用信息的内涵与外延
一、信用的释义与历史发展
二、主要信用理论中的个人信用信息范畴分析
三、社会信用体系下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与分类
第二节 信息隐私的内涵与外延
一、域外信息隐私的内涵与外延
二、我国以人格权利为核心的信息隐私
三、信息社会性日益加强后的信息隐私
第三节 个人信用信息利用对信息隐私保护的特殊挑战
一、个人信用信息与信息隐私处于动态的交叉关系
二、利用过程中的信息隐私侵害风险较高
三、利用过程中的信息隐私保护困难重重
第三章 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侵害样态的三阶段分析
第一节 信用制度建设模式及其阶段化分析
第二节 收集阶段的隐私侵害分析
一、“收集”“采集”“归集”的辨析与适用
二、“须同意收集”阶段的隐私侵害
三、“无须同意收集”阶段的隐私侵害
四、收集阶段的隐私侵害特征
第三节 加工阶段的隐私侵害分析
一、人工分析个人信用信息的隐私侵害
二、自动化分析个人信用信息的隐私侵害
三、加工阶段的隐私侵害特征
第四节 应用阶段的隐私侵害分析
一、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隐私侵害
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的隐私侵害
三、披露个人信用信息的隐私侵害
四、应用阶段的隐私侵害特征
第四章 个人信用信息隐私的法律保护现状与困境
第一节 我国立法保护的现状与主要不足
一、我国立法保护的现状
二、我国立法保护的主要不足
第二节 我国司法保护的现状与困境
一、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侵权的司法保护现状
二、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侵权的司法保护困境
第五章 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理论反思与原则设计
第一节 信息隐私保护理论的评析
一、核心领域保护理论
二、信息自决保护理论
三、公平信息实践保护理论
第二节 个人信用信息利用与隐私保护的法价值考量
一、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选择与协同
二、公众知情和个人私密的侧重与均衡
三、行为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倾向与调和
第三节 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制度的原则设计
一、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制度的宏观思路
二、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权责制度构建
第一节 引入以信义义务为基础的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框架
一、信用信息隐私保护制度的构建依赖于信任关系的重建
二、信用信息处理者与信用主体之间信义关系的证成
三、信用信息处理者与信用主体之间设定信义关系的优点
四、信义关系下信用信息处理者的义务责任框架构建
第二节 完善公私并用趋势下的信用主体权利体系
一、信用主体的权利体系保护
二、信用主体的程序性救济措施
第三节 建设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侵害风险防控机制
一、源头控制损害的信息隐私侵害风险防控机制
二、构建信息隐私侵害风险防控机制的必要性
三、信息隐私侵害风险防控机制的具体设计
第七章 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信息管理制度设计
第一节 制定宽进严出的个人信用信息认定标准与目录
一、个人信用信息的认定标准
二、个人信用信息目录的规制与应用
三、个人信用信息目录的局限与弥补措施
第二节 构建个人信用信息开放利用下的隐私去标识化机制
一、未去信用识别性的个人信息属于个人信用信息
二、去标识化的信息具有“重标识”性
三、个人信息去标识化的具体制度设计
第三节 完善个人信用信息隐私的场景化保护与分层级保护制度
一、个人信用信息隐私的类型化和相对性
二、个人信用信息隐私的场景化保护
三、个人信用信息隐私的分层级保护
结 论
参考文献
"